Portal de Leis da China - CJO

Encontre as leis e documentos públicos oficiais da China em inglês

InglêsArabeChinês (simplificado)NeerlandêsFrancêsAlemãoHindiItalianoJaponêsCoreanaPortuguêsRussoEspanholSuecoHebraicoIndonésioVietnamitaTailandêsTurcoMalay

Lei de Controle de Inundações da China (2016)

防洪法

Tipo de leis Escritórios de

Organismo emissor Comitê Permanente do Congresso Nacional do Povo

Data de promulgação Julho 02, 2016

Data efetiva Julho 02, 2016

Status de validade Válido

Âmbito de aplicação Em todo o país

Tópico (s) Lei de Desastres

Editor (es) CJ Observer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防洪法
(1997 年 8 月 29 日 第八届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第二 十七次 会议 通过 根据 2009 年 8 月 27 日 第 十一届 全国 人民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第十 次 会议 《关于 修改 部分 法律 的决定》 第 一次 修正 根据 2015 年 4 月 24 日 第十二届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 次 会议 《关于 修改 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口 法〉 等 七 部 部 法律 的 决定》 第二 次 修正. 2016 年 7 月 2 日 第十二届 全国 人民 代表 大会 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 一次 会议 《关于 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 能源 法〉 等 六部 六部 法律 的 决定》 第三 次 修正.
目 录
第一 章 总则
第二 章 防洪 规划
第三 章 治理 与 防护
第四 章 防洪 区 和 防洪 工程 设施 的 管理
第五 章 防汛 抗洪
第六 章 保障 措施
第七 章 法律 责任
第八 章 附则
第一 章 总则
第一 条 为了 防治 洪水, 防御 、 减轻 洪涝 灾害, 维护 人民 的 生命 和 财产 安全, 保障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顺利 进行, 制定 本法.
第二 条 防洪 工作 实行 全面 规划 、 统筹兼顾 、 预防 为主 、 综合 治理 、 局部 利益 利益 服从 全局 利益 的 原则.
第三 条 防洪 工程 设施 建设, 应当 纳入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计划.
防洪 费用 按照 政府 投入 同 受益者 合理 承担 相 结合 的 原则 筹集.
第四 条 开发 利用 和 保护 水资源, 应当 服从 防洪 总体 安排, 实行 兴利 与 除害 相 结合 的 原则.
江河 、 湖泊 治理 以及 防洪 工程 设施 建设, 应当 符合 流域 综合 规划, 与 流域 水资源 的 综合 开发 相 结合.
本法 所称 综合 规划 是 指 开发 利用 水资源 和 防治 水 水 的 综合 规划.
第五 条 防洪 工作 按照 流域 或者 区域 实行 统一 规划 、 分级 实施 和 流域 管理 与 与 行政 区域 管理 相 结合 的 制度.
第六 条 任何 单位 和 个人 都有 保护 防洪 工程 设施 和 依法 参加 防汛 抗洪 的 义务.
第七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加强 对 防洪 工作 的 统一 领导 , 组织 有关部门 、 单位, 动员 社会 力量, 依靠 科技 进步, 有 计划 地 进行 江河 、 湖泊 治理 , 采取 措施 加强 防洪 工程 设施 建设, 巩固 、.防洪 能力。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组织 有关部门 、 单位, 动员 社会 力量, 做好 防汛 抗洪 和 洪涝 灾害 后 的 恢复 与 救济 工作.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对 蓄滞洪区 予以 扶持 ; 蓄 滞洪 后, 应当 依照 国家 规定 予以 补偿 或者 救助.
第八 条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在 国务院 的 领导 下 , 负责 全国 防洪 的 组织 、 协调 、 监督 、 指导 等 日常 工作。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在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设立 的 流域 ,.管辖 的 范围 内 行使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和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部门 授权 的 防洪 协调 和 监督 管理 职责.
国务院 建设 行政 主管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在 国务院 的 领导 下, 按照 各自 的 职责, 负责 有关 的 防洪 工作.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在 本 级 人民政府 的 领导 下, 负责 本 行政区 域内 防洪 的 组织 、 协调 协调 、 监督 、 指导 等 日常 工作。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建设 行政 主管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在 本 级 人民政府 的 领导 下, 按照 各自 的 职责, 负责 有关 的 防洪 工作.
第二 章 防洪 规划
第九条 防洪 规划 是 指 为 防治 某一 流域 、 河段 或者 区域 的 洪涝 灾害 而 制定 的 总体 部署, 包括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的 流域 防洪 规划 , 其他 江河 、 河段 、 湖泊 的 防洪 规划.区域 防洪 规划。
防洪 规划 应当 服从 所在 流域 、 区域 的 综合 规划 ; 区域 防洪 规划 应当 服从 服从 所在 流域 的 流域 防洪 规划.
防洪 规划 是 江河 、 湖泊 治理 和 防洪 工程 设施 建设 的 基本 依据.
第十 条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的 防洪 规划, 由 国务院 水 行政 行政 部门 依据 依据 该 、 、 湖泊 的 流域 综合 规划, 会同 有关部门 和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编制 , 报 、 湖泊 的 流域 综合 规划 , 会同 有关部门 和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编制
其他 江河 、 河段 、 湖泊 的 防洪 规划 或者 区域 防洪 规划, 由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分别 依据 流域 综合 规划 、 区域 综合 规划 , 会同 有关部门 和 有关 地区 编制 , 报 本 级 人民政府. , 并 报上一级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备案 ; 跨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 江河 、 河段 、 湖泊 的 防洪 规划 规划 由 有关 流域 管理 机构 会同 江河 江河 、 河段 、 湖泊 所在地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 有关 主管 ​​部门 拟定, 分别 经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审查 提出 意见 后, 报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批准.
城市 防洪 规划, 由 城市 人民政府 组织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 建设 行政 主管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依据 流域 防洪 规划 、 上 一级 人民政府 区域 防洪 规划 编制 , 按照 国务院 规定 的 审批 程序 批准 后 纳入 城市 总体 规划.
修改 防洪 规划, 应当 报 经 原 批准 机关 批准。
第十一条 编制 防洪 规划, 应当 遵循 确保 重点 、 兼顾 一般, 以及 防汛 和 抗旱 相 结合 、 工程 措施 和 非 工程 措施 相 结合 的 原则, 充分 考虑 洪涝 规律 和 上 下游 、 左右岸 的 以及 国民经济.防洪 的 要求, 并 与 国土 规划 和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相 协调.
防洪 规划 应当 确定 防护 对象 、 治理 目标 和 任务 、 防洪 措施 和 实施 方案, 划定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和 防洪 保护 区 的 范围, 规定 蓄滞洪区 的 使用 原则.
第十二 条 受 风暴 潮 威胁 的 沿海地区 的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应当 把 防御 风暴 潮 纳入 本 地区 的 防洪 规划, 加强 海堤 (海塘) 、 挡 潮 闸 和 沿海 防护林 等 防御 风暴 潮 工程.建设 , 监督 建筑物 、 构筑物 的 设计 和 施工 符合 防御 风暴 潮 的 需要.
第十三 条 山洪 可能 诱发 山 体 滑坡 、 崩塌 和 泥石流 的 地区 以及 其他 山洪 多 发 地区 的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应当 组织 负责 地质 矿产 管理 工作 的 部门 、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对 山.崩塌 和 泥石流 隐患 进行 全面 调查, 划定 重点 防治 区, 采取 防治 措施.
城市 、 村镇 和 其他 居民点 以及 工厂 、 矿山 、 铁路 和 公路 干线 的 布局, 应当 避开 山洪 威胁 ; 已经 建 在 受 山洪 威胁 的 地方 的 , 应当 采取 防御 措施.
第十四 条 平原 、 洼地 、 水 网 圩区 、 山谷 、 盆地 等 易涝 地区 的 有关 地方 人民政府, 应当 制定 除涝 治涝 规划, 组织 有关部门 、 单位 采取 相应 的 治理 治理, 完善 排水 系统 ,.耐涝 农作物 种类 和 品种, 开展 洪涝 、 干旱 、 盐碱 综合 治理.
城市 人民政府 应当 加强 对 城区 排涝 管 网 、 泵站 的 建设 和 管理.
第十五 条 国务院 水 行政 行政 部门 应当 会同 有关部门 和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制定 长江 、 黄河 、 珠江 、 、 辽河 、 淮河 、 海河 入 海 河口 的 整治 规划.
在 前款 入 海 河口 围 海 造 地, 应当 符合 河口 整治 规划.
第十六 条 防洪 规划 确定 的 河道 整治 计划 用地 和 规划 建设 的 堤防 用地 范围 内 的 土地, 经 土地 管理 部门 和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会同 有关 地区 核定 , 报 经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按照 国务院 规定 的 权限.后 , 可以 划定 为 规划 保留 区 ; 该 规划 保留 区 范围 内 的 土地 涉及 其他 项目 用地 的 , 有关 土地 管理 部门 和 水 行政 行政 主管 部门 核定 时 , 应当 征求 有关部门 的 意见.
规划 保留 区 依照 前款 规定 划定 后, 应当 公告。
前款 规划 保留 区内 不得 建设 与 防洪 无关 的 工矿 工程 设施 ; 在 特殊 情况 下, 国家 工矿 建设 项目 确需 占用 前款 规划 保留 区内 的 土地 的 , 应当 按照 国家 规定 的 基本建设 程序 报请 批准.征求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的 意见.
防洪 规划 确定 的 扩大 或者 开辟 的 人工 排洪 道 用地 范围 内 的 土地, 经 省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土地 管理 部门 和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会同 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 有关 地区 核定 , 报 省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按照 国务院 的 的权限 批准 后, 可以 划定 为 规划 保留 区, 适用 前款 规定.
第十七 条 在 江河 、 湖泊 上 建设 防洪 工程 和 其他 水 工程 、 水电站 等, 应当 符合 防洪 规划 的 要求 ; ; 应当 按照 防洪 规划 的 要求 留 足 防洪 库容.
前款 规定 的 防洪 工程 和 其他 水 工程 、 水电站 未 取得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签署 的 符合 防洪 规划 规划 要求 的 规划 同意 书 的 , 建设 单位 不得 开工 建设.
第三 章 治理 与 防护
第十八 条 防治 江河 洪水 , 应当 蓄 泄 兼 施, 充分 发挥 河道 行洪 能力 和 水库 、 洼淀 、 湖泊 调蓄 洪水 的 功能, 加强 河道 防护 , 因地制宜 地 采取 定期 清淤 疏浚 等 , , 保持.畅通。
防治 江河 洪水, 应当 保护 、 扩大 流域 林草 植被, 涵养 水源, 加强 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 治理.
第十九 条 整治 河道 和 修建 控制 引导 河水 流向 、 保护 堤岸 等 工程, 应当 兼顾 上 下游 、 左右岸 的 关系, 按照 规划 治 导线 实施, 不得 任意 改变 河水 流向.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的 规划 治 导线 由 流域 管理 机构 拟定, 报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批准.
其他 江河 、 河段 的 规划 治 导线 由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拟定, 报 本 级 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 批准 ; 跨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直辖市 的 江河 、 河段 和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之间 的.界 河道 的 规划 治 导线 由 有关 流域 管理 机构 组织 江河 、 河段 所在地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拟定 , 经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审查 提出 意见 后, 报 国务院 水 行政部门 批准。
第二十条 整治 河道 、 湖泊 , 涉及 航道 的 , 应当 兼顾 航运 需要, 并 事先 征求 交通 主管 部门 的 意见。 整治 航道, 符合 符合 江河 、 湖泊 防洪 安全 要求 , 并 事先 征求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的 意见.
在 竹木 流放 的 河流 和 渔业 水域 整治 河道 的 , 应当 兼顾 竹木 水运 和 渔业 发展 的 需要, 并 事先 征求 林业 、 渔业 行政 主管 部门 的 意见。 在 河道 中 流放 竹木 , 不得 影响 行洪 和.设施 的 安全。
第二十 一条 河道 、 湖泊 管理 实行 按 水系 统一 管理 和 分级 管理 相 结合 的 原则, 加强 防护, 确保 畅通.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的 主要 河段, 跨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 重要 河段 、 湖泊,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之间 的 省界 河道 、 湖泊 以及 国 (边) 界 河道 、.管理 机构 和 江河 、 湖泊 所在地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按照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主管 部门 的 划定 依法 实施 管理。。 其他 河道 、 湖泊 , 由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按照.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或者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授权 的 机构 的 划定 依法 实施 管理.
有 堤防 的 河道 、 湖泊, 其 管理 范围 为 两岸 堤防 之间 的 水域 、 沙洲 、 滩 地 、 行洪 区 和 堤防 及 护堤 地 ; 无 堤防 的 河道 、 湖泊, 其 管理 范围 为 历史 最高 洪水 位.位 之间 的 水域 、 沙洲 、 滩 地 和 行洪 区.
流域 管理 机构 直接 管理 的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由 流域 管理 机构 会同 有关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依照 前款 规定 界定 ; 其他 河道 、 湖泊 湖泊 范围 , 由 有关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依照 前款 规定 界定。
第二十 二条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的 土地 和 岸线 的 利用, 应当 符合 行洪 、 输水 的 要求.
禁止 在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建设 妨碍 行洪 的 建筑物 、 构筑物, 倾倒 垃圾 、 渣土, 从事 影响 河 势 稳定 、 危害 河岸 堤防 安全 和 其他 妨碍 河道 行洪 的 活动.
禁止 在 行洪 河道 内 种植 阻碍 行洪 的 林木 和 高秆 作物.
在 船舶 航行 可能 危及 堤岸 安全 的 河段, 应当 限定 航速。 限定 航速 的 标志, 由 交通 主管 部门 与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商定 后 设置.
第二十 三条 禁止 围 湖 造 地。 已经 围垦 的 , 应当 按照 国家 规定 的 防洪 标准 进行 治理, 有 计划 地 退 地 还 湖.
禁止 围垦 河道。 确需 围垦 的 , 应当 进行 科学 论证, 经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确认 不 妨碍 妨碍 、 输水 输水, 报 省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批准.
第二十 四条 对 居住 在 行洪 河道 内 的 居民, 当地 人民政府 应当 有 计划 地 组织 外迁.
第二十 五条 护堤 护岸 的 林木, 由 河道 、 湖泊 管理 机构 组织 营造 和 管理。 护堤 护岸 林木, 不得 任意 砍伐。 采伐 护堤 护岸 林木 的 , 应当 依法 办理 采伐 许可 手续 , 并 完成 规定 的 更新补种 任务。
第二十 六条 对 壅水 、 阻水 严重 的 桥梁 、 引道 、 码头 和 其他 跨河 工程 设施, 根据 防洪 标准,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可以 报请 县级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按照 国务院 规定 的 权限 责令 建设.限期 改建 或者 拆除。
第二 十七 条 建设 跨河 、 穿 河 、 穿堤 、 临河 的 桥梁 、 码头 、 道路 、 渡口 、 管道 、 缆线 、 取水 、 排水 等 工程 设施, 应当 符合 防洪 标准 、 岸线 规划 、 航运 要求 要求 和技术 要求 , 不得 危害 堤防 安全 、 影响 河 势 稳定 、 妨碍 行洪 畅通 ; 其 工程 建设 方案 未经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根据 前述 防洪 要求 审查 同意 的 , 建设 单位 不得 开工 建设.
前款 工程 设施 需要 占用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土地, 跨越 河道 、 湖泊 空间 或者 穿越 河床 的 , 建设 单位 应当 经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对该 工程 设施 建设 的 位置 和 界限 界限 批准 批准, 方可 依法.开工 手续 ; 安排 施工 时, 应当 按照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审查 批准 的 位置 和 界限 进行.
第二 十八 条 对于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依照 本法 规定 建设 的 工程 设施,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有权 依法 检查 ;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检查 时 , 被 检查 者 应当 如实 提供 有关 的情况 和 资料.
前款 规定 的 工程 设施 竣工 验收 时, 应当 有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参加.
第四 章 防洪 区 和 防洪 工程 设施 的 管理
第二 十九 条 防洪 区 是 指 洪水 泛滥 可能 淹 及 的 地区, 分为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和 防洪 保护 区.
洪泛 区 是 指 尚无 工程 设施 保护 的 洪水 泛滥 所及 的 地区.
蓄滞洪区 是 指 包括 分洪 口 在内 的 河堤 背 水面 以外 临时 贮存 洪水 的 低洼 地区 及 湖泊 等.
防洪 保护 区 是 指 在 防洪 标准 内 受 防洪 工程 设施 保护 的 地区.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和 防洪 保护 区 的 范围, 在 防洪 规划 或者 防御 洪水 方案 中 划定, 并报 请 省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按照 国务院 规定 的 权限 批准 后 予以 公告.
第三 十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按照 防洪 规划 对 防洪 区内 的 土地 利用 实行 分区 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地方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加强 对 防洪 区 安全 建设 工作 的 领导, 组织 有关部门 、 单位 对 防洪 区内 的 单位 和 居民 进行 防洪 教育, 普及 防洪 知识, 提高 水患 意识 ; 按照 防洪 防洪.防御 洪水 方案 建立 并 完善 防洪 体系 和 水文 、 气象 、 通信 、 预警 以及 洪涝 灾害 监测 系统, 提高 防御 洪水 能力 ; 组织 防洪 区内 的 单位 和 居民 积极 参加 防洪 工作 , , 地 采取 防洪 避洪 措施.
第三 十二 条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所在地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应当 组织 有关 地区 和 部门, 按照 防洪 规划 的 要求, 制定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安全 建设 计划, 控制.人口 增长 , 对 居住 在 经常 使用 的 蓄滞洪区 的 居民, 有 计划 地 组织 外迁, 并 采取 其他 必要 的 安全 保护 措施.
因 蓄滞洪区 而 直接 受益 的 地区 和 单位, 应当 对 蓄滞洪区 承担 国家 规定 的 补偿 、 救助 义务。 国务院 和 有关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应当 建立 对 蓄滞洪区 的 扶持 和 补偿 义务。 国务院 和 有关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应当 建立 对 蓄滞洪区 的 扶持 和 补偿. 。
国务院 和 有关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可以 制定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安全 建设 管理 办法 以及 对 蓄滞洪区 的 扶持 和 补偿 、 救助 办法.
第三 十三 条 在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内 建设 非 防洪 建设 项目, 应当 就 洪水 对 建设 项目 可能 产生 的 影响 和 建设 项目 对 防洪 防洪 可能 产生 的 影响 作出 评价, 编制 洪水 影响 评价.措施。 洪水 影响 评价 报告 未经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审查 批准 的, 建设 单位 不得 开工 建设.
在 蓄滞洪区 内 建设 的 油田 、 铁路 、 公路 、 矿山 、 电厂 、 电信 设施 和 管道 , 其 洪水 影响 评价 报告 应当 包括 建设 单位 自行 安排 安排 的 防洪 避洪 方案。 时 项目 投入 管道 或者 使用 时, 其 防洪.设施 应当 经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验收。
在 蓄滞洪区 内 建造 房屋 应当 采用 平顶 式 结构。
第三 十四 条 大中 城市, 重要 的 铁路 、 公路 干线, 大型 骨干 企业, 应当 列为 防洪 重点, 确保 安全.
受 洪水 威胁 的 城市 、 经济 开发区 、 工矿区 和 国家 重要 的 农业 生产 基地 等, 应当 重点 保护, 建设 必要 的 防洪 工程 设施.
城市 建设 不得 擅自 填 堵 原有 河道 沟 叉 、 贮水 湖塘 洼淀 和 废除 原有 防洪 围堤。 确需 填 堵 或者 废除 的 , 应当 经 城市 人民政府 批准.
第三 十五 条 属于 国家 所有 的 防洪 工程 设施, 应当 按照 经 批准 的 设计, 在 竣工 验收 前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按照 国家 规定, 划定 管理 和 保护 范围.
属于 集体 所有 的 防洪 工程 设施, 应当 按照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的 规定, 划定 保护 范围.
在 防洪 工程 设施 保护 范围 内, 禁止 进行 爆破 、 打井 、 采石 、 取土 等 危害 防洪 工程 设施 安全 的 活动.
第三 十六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组织 有关部门 加强 对 水库 大坝 的 定期 检查 和 监督 管理。 对 未 达到 设计 洪水 标准 、 抗震 设防 要求 或者 有 严重 质量 缺陷 的 险 坝, 大坝 主管 部门 应当.有关 单位 采取 除险 加固 措施, 限期 消除 危险 或者 重建, 有关 人民政府 应当 优先 安排 所需 资金。 对 可能 出现 垮坝 的 水库, 应当 事先 制定 应急 抢险 和 居民 临时 撤离 撤离.
各级 人民政府 和 有关 主管 ​​部门 应当 加强 对 尾矿坝 的 监督 管理, 采取 措施, 避免 因 洪水 导致 垮坝.
第三 十七 条 任何 单位 和 个人 不得 破坏 、 侵占 、 毁损 水库 大坝 、 堤防 、 水闸 、 护岸 、 抽水 站 、 、 排水 等 等 防洪 工程 和 和 水文 、 通信 设施 以及 防汛 备用 的 器材 、 物料 等.
第五 章 防汛 抗洪
第三 十八 条 防汛 抗洪 工作 实行 各级 人民政府 行政 首长 负责 制, 统一 指挥 、 分级 分 部门 负责.
第三 十九 条 国务院 设立 国家 防汛 指挥 机构, 负责 领导 、 组织 全国 的 ​​防汛 抗洪 工作, 其 办事机构 设 在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在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可以 设立 由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和 该 江河 、 湖泊 的 流域 管理 机构 负责 人 等 等 组成 有关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和 该 江河 、 湖泊 的 流域 管理 机构 负责 人 等 组成 组成 的 防汛 指挥 机构 , 指挥所 管辖 范围 内 的设 在 流域 管理 机构。
有 防汛 抗洪 任务 的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设立 由 有关部门 、 当地 驻军 、 人民 武装部 负责 人 等 组成 的 防汛 指挥 机构 , 在 上级 防汛 指挥 机构 和 本 级 人民政府 的 领导 下 , 指挥 本 的 的抗洪 工作 , 其 办事机构 设 在 同级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 必要 时, 经 城市 人民政府 决定, 防汛 指挥 机构 也 可以 在 建设 行政 主管 部门 部门 设 城市 市区 办事机构 , 在 防汛 指挥 机构 的统一 领导.负责 城市 市区 的 防汛 抗洪 日常 工作。
第四 十条 有 防汛 抗洪 任务 的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根据 流域 综合 规划 、 防洪 工程 实际 状况 和 国家 规定 的 防洪 标准, 制定 防御 洪水 方案 (包括 对 特大 洪水 的 处置 措施).
长江 、 黄河 、 淮河 、 海河 的 防御 洪水 方案, 由 国家 防汛 指挥 机构 制定, 报 国务院 批准 ; 跨省 跨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 其他 江河 的 防御 洪水 方案 , 由 有关 流域 管理 机构 会同 有关 省 、.政府 制定 , 报 国务院 或者 国务院 授权 的 有关部门 批准。 防御 洪水 方案 经 批准 后, 有关 地方 人民政府 必须 执行.
各级 防汛 指挥 机构 和 承担 防汛 抗洪 任务 的 部门 和 单位, 必须 根据 防御 洪水 方案 做好 防汛 抗洪 准备 工作.
第四十一条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防汛 指挥 机构 根据 当地 的 洪水 规律, 规定 汛期 起止 日期.
当 江河 、 湖泊 的 水情 接近 保证 水位 或者 安全 流量, 水库 水位 接近 设计 洪水 位, 或者 防洪 工程 设施 发生 重大 险情 时, 有关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防汛 指挥 机构 可以 宣布 进入 紧急 防汛 期.
第四 十二 条 对 河道 、 湖泊 范围 内 阻碍 行洪 的 障碍物, 按照 谁 设 障 、 谁 清除 的 原则, 由 防汛 指挥 机构 责令 限期 清除 ; 逾期 不 清除 的 , 由 防汛 指挥 机构 组织 强行 ,.需 费用 由 设 障 者 承担。
.
第四 十三 条 在 汛期, 气象 、 水文 、 海洋 等 有关部门 应当 按照 各自 的 职责, 及时 向 有关 防汛 指挥 机构 提供 天气 、 水文 等 实时 信息 和 风暴 潮 预报 ; 电信 部门 应当 优先 提供 防汛 抗洪 通信 的 、 水文 预报 ; 电信 部门 应当 优先 提供 防汛 抗洪 通信 的. ; 运输 、 电力 、 物资 材料 供应 等 有关部门 应当 优先 为 防汛 抗洪 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中国 人民 武装警察 部队 和 民兵 应当 执行 国家 赋予 的 抗洪 抢险 任务.
第四 十四 条 在 汛期, 水库 、 闸坝 和 其他 水 工程 设施 的 运用, 必须 服从 有关 的 防汛 指挥 机构 的 调度 指挥 和 监督.
在 汛期 , 水库 不得 擅自 在 汛期 限制 水位 以上 蓄水, 其 汛期 限制 水位 以上 的 防洪 库容 的 运用, 必须 服从 防汛 指挥 机构 的 调度 指挥 和 监督.
在 凌 汛期, 有 防 凌汛 任务 的 江河 的 上游 水库 的 下泄 水量 必须 征得 有关 的 防汛 指挥 机构 的 同意, 并 接受 其 监督.
第四 十五 条 在 紧急 防汛 期, 防汛 指挥 机构 根据 防汛 抗洪 的 需要, 有权 在 其 管辖 范围 内 调用 物资 、 设备 、 交通 运输工具 和 人力 , 决定 采取 取土 占地 、 砍伐 林木 、 清除.障碍物 和 其他 必要 的 紧急 措施 ; 必要 时, 公安 、 交通 等 有关部门 按照 防汛 指挥 指挥 的 的 决定, 依法 实施 陆地 和 水面 交通 管制.
依照 前款 规定 调用 的 物资 、 设备 、 交通 运输工具 等, 在 汛期 结束 后 应当 及时 归还 ; 造成 损坏 或者 无法 归还 的 , 按照 国务院 有关 规定 给予 适当 补偿 或者 作 其他 处理。 取土 占地 、 砍伐 林木 的, 在 汛期 结束 后 依法 向 有关部门 补办 手续 ; 有关 地方 人民政府 对 取土 后 的 土地 组织 复垦, 对 砍伐 的 林木 组织 补种.
第四 十六 条 江河 、 湖泊 水位 或者 流量 达到 国家 规定 的 分洪 标准, 需要 启用 蓄滞洪区 时, 国务院, , 防汛 指挥 机构, 流域 防汛 指挥 机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 省 、 、 、防汛 指挥 机构, 按照 依法 经 批准 的 防御 洪水 方案 中 规定 的 启用 条件 和 批准 程序, 决定 启用 蓄滞洪区。 依法 启用 蓄滞洪区, 任何 单位 和 个人 不得 阻拦 、 拖延 ; 遇到 阻拦 、 拖延 ,, 由有关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强制 实施。
第四 十七 条 发生 洪涝 灾害 后, 有关 人民政府 应当 组织 有关部门 、 单位 做好 灾区 的 生活 供给 、 卫生 防疫 、 救灾 物资 供应 、 治安 管理 、 、 学校 复课 、 恢复 生产 和 重建 家园 等 救灾 工作 以及 所 管辖地区 的 各项 水毁 工程 设施 修复 工作。 水毁 防洪 工程 设施 的 修复, 应当 优先 列入 有关部门 的 年度 建设 计划.
国家 鼓励 、 扶持 开展 洪水 保险。
第六 章 保障 措施
第四 十八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采取 措施, 提高 防洪 投入 的 总体 水平.
第四 十九 条 江河 、 湖泊 的 治理 和 防洪 工程 设施 的 建设 和 维护 所需 投资, 按照 事权 和 财权 相统一 的 原则, 分级 负责, 由 中央 和 地方 财政 承担。 城市 防洪 工程 设施 的 建设 维护.需 投资 , 由 城市 人民政府 承担。
受 洪水 威胁 地区 的 油田 、 管道 、 铁路 、 公路 、 矿山 、 电力 、 电信 等 企业 、 事业单位 应当 自筹资金, 兴建 必要 的 防洪 自保 工程.
第五 十条 中央 财政 应当 安排 资金, 用于 国家 确定 的 重要 江河 、 湖泊 的 堤坝 遭受 特大 洪涝 灾害 时 的 抗洪 抢险 和 水毁 防洪 工程 修复。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应当 在 本 级 财政 预算.安排 资金, 用于 本 行政区 域内 遭受 特大 洪涝 灾害 地区 的 抗洪 抢险 和 水毁 防洪 工程 修复.
第五十一条 国家 设立 水利 建设 基金, 用于 防洪 工程 和 水利工程 的 维护 和 建设 建设 具体 具体 办法 由 国务院 规定.
受 洪水 威胁 的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为 加强 本 行政区 域内 防洪 工程 设施 建设, 提高 防御 洪水 能力, 按照 国务院 的 有关 规定, 可以 规定 在 防洪 保护 区 范围 内 征收 河道 工程 修建 维护 管理 费.
第五 十二 条 任何 单位 和 个人 不得 截留 、 挪用 防洪 、 救灾 资金 和 物资。
各级 人民政府 审计 机关 应当 加强 对 防洪 、 救灾 资金 使用 情况 的 审计 监督.
第七 章 法律 责任
第 五十 三条 违反 本法 第十七 条 规定, 未经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签署 规划 同意 书, 擅自 在 江河 、 湖泊 上 上 防洪 工程 和 其他 其他 水 工程 、 水电站 的 , 责令 停止 违法行为 , 补办 规划.书 手续 ; 违反 规划 同意 书 的 要求, 严重 影响 防洪 的 , 责令 限期 拆除 ; 违反 规划 同意 书 的 要求 , 影响 防洪 但 尚可 采取 补救 措施 的 , 责令 限期 采取 补救 措施 , 可以 处 一 万元 以上.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 五十 四条 违反 本法 第十九 条 规定, 未 按照 规划 治 导线 整治 河道 和 修建 控制 引导 河水 流向 、 保护 堤岸 等 工程 , 影响 防洪 的 , 责令 停止 违法行为 , 恢复 原状 或者 采取 其他 补救.可以 处 一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五 十五 条 违反 本法 第二十 二条 第二款 、 第三款 规定,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责令 停止 违法行为, 排除 阻碍 或者 采取 其他 补救 措施, 可以 处 五 万元 以下 的. :
(一) 在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建设 妨碍 行洪 的 建筑物 、 构筑物 的.
(二) 在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 内 倾倒 垃圾 、 渣土, 从事 影响 河 势 稳定 、 危害 河岸 堤防 安全 和 其他 妨碍 河道 行洪 的 活动 的 、 危害 河岸 堤防 安全 和 其他 妨碍 河道 行洪 的 活动 的.
(三) 在 行洪 河道 内 种植 阻碍 行洪 的 林木 和 高秆 作物 的.
第五 十六 条 违反 本法 第十五 条 第二款 、 第二十 三条 规定, 围 海 造 地 、 围 湖 造 地 、 围垦 河道 的 , 责令 停止 违法行为, 恢复 原状 或者 采取 其他 补救 措施 ,处 五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 既不 恢复 原状 也不 采取 其他 补救 措施 的, 代为 恢复 原状 或者 采取 其他 补救 措施, 所需 费用 由 违法 者 承担.
第五 十七 条 违反 本法 第二 十七 条 规定, 未经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对其 工程 建设 方案 审查 同意 或者 未 按照 有关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审查 审查 批准 的 位置 、 界限 , 在 河道 、 湖泊 管理 范围.从事 工程 设施 建设 活动 的 , 责令 停止 违法行为, 补办 审查 同意 或者 审查 批准 手续 ; 工程 设施 建设 严重 影响 防洪 的 , 责令 限期 拆除, 逾期 不 拆除 的 , 强行 拆除 , 所需 费用 由 建设 单位 承担 影响.洪 但 尚可 采取 补救 措施 的 , 责令 限期 采取 补救 措施, 可以 处 一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五 十八 条 违反 本法 第三 十三 条 第一 款 规定, 在 洪泛 区 、 蓄滞洪区 内 建设 非 防洪 建设 项目, 未 编制 洪水 影响 评价 报告 或者 洪水 影响 评价 报告 未经审查 批准 开工.的 , 责令 限期 改正 ; 逾期 不 改正 的 , 处 五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违反 本法 第三 十三 条 第二款 规定, 防洪 工程 设施 未经 验收, 即将 建设 项目 投入 生产 或者 使用 的 , 责令 停止 生产 或者 使用, 限期 验收 防洪 工程 设施 , 可以 处 五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五 十九 条 违反 本法 第三 十四 条 规定, 因 城市 建设 擅自 填 堵 原有 河道 沟 叉 、 贮水 湖塘 洼淀 和 废除 原有 防洪 围堤 的 , 城市 人民政府 应当 责令 停止. , 限期 恢复 原状 或者 采取 其他 补救 措施。
()措施 , 可以 处 五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 造成 损坏 的 , 依法 承担 民事责任 ; 应当 给予 治安 管理 处罚 的 , 依照 治安 管理 处罚 法 的 规定 处罚 ;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阻碍 、 威胁 防汛 指挥 机构 、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或者 流域 管理 机构 的 工作 人员 依法 执行 职务, ,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 尚不 构成 犯罪 , 应当 给予 治安 管理 处罚 的 , ,.管理 处罚 法 的 规定 处罚。
第六 十二 条 截留 、 挪用 防洪 、 救灾 资金 和 物资, 构成 犯罪 的,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 尚不 构成 犯罪 的 , 给予 行政 处分.
第六 十三 条 除 本法 第五 十九 条 的 规定 外, 本章 规定 的 行政 处罚 和 行政 措施,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 决定, 或者 由 流域 管理 机构 按照 国务院 水 行政 主管 部门.的 权限 决定。 但是, 本法 第六 十条 、 第六十一条 规定 的 治安 管理 处罚 的 决定 机关, 按照 治安 管理 处罚 法 的 规定 执行.
第六 十四 条 国家 工作 人员,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构成 犯罪 的,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 尚不 构成 犯罪 的 , 行政 处分 :
(一) 违反 本法 第十七 条 、 第十九 条 、 第二十 二条 第二款 、 第二十 二条 第三款 、 第二 十七 条 或者 第三 十四 条 规定, 严重 影响 影响的 ;
(二)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 致使 防汛 抗洪 工作 遭受 重大 损失 的 ;
(三) 拒不 执行 防御 洪水 方案 、 防汛 抢险 指令 或者 蓄 滞洪 方案 、 措施 、 汛期 调度 运用 运用 计划 等 防汛 调度 方案 的.
(四) 违反 本法 规定, 导致 或者 加重 毗邻 地区 或者 其他 单位 洪灾 损失 的。
第八 章 附则
第六 十五 条 本法 自 1998 年 1 月 1 日 起 施行。

© 2020 Guodong Du e Meng Yu. Todos os direitos reservados. A republicação ou redistribuição do conteúdo, incluindo por enquadramento ou meios semelhantes, é proibida sem o consentimento prévio por escrito de Guodong Du e Me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