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 de Leis da China - CJO

Encontre as leis e documentos públicos oficiais da China em inglês

InglêsArabeChinês (simplificado)NeerlandêsFrancêsAlemãoHindiItalianoJaponêsCoreanaPortuguêsRussoEspanholSuecoHebraicoIndonésioVietnamitaTailandêsTurcoMalay

Lei de Saúde Mental da China (2018)

精神 卫生 法

Tipo de leis Escritórios de

Organismo emissor Comitê Permanente do Congresso Nacional do Povo

Data de promulgação 27 de abril, 2018

Data efetiva 27 de abril, 2018

Status de validade Válido

Âmbito de aplicação Em todo o país

Tópico (s) Lei da Saúde

Editor (es) CJ Observer

中华人民共和国 精神 卫生 法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índice
第一 章 总则
第二 章 心理 健康 促进 和 精神 障碍 预防
第三 章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和 治疗
第四 章 精神 障碍 的 康复
第五 章 保障 措施
第六 章 法律 责任
第七 章 附则
第一 章 总则
第一 条 为了 发展 精神 卫生 事业, 规范 精神 卫生 服务, 维护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合法 权益, 制定 本法。
第二 条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 开展 维护 和 增进 公民 心理 健康 、 预防 和 治疗 精神 障碍 、 促进 精神 障碍 患者 康复 的 活动, 适用 本法.
第三 条 精神 卫生 工作 实行 预防 为主 的 方针, 坚持 预防 、 治疗 和 康复 相 相 结合 的 原则.
第四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人格 尊严 、 人身 和 财产 安全 不受 侵犯.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教育 、 劳动 、 医疗 以及 从 国家 和 社会 获得 物质 帮助 等 等 方面 的 合法 权益 受 法律 保护.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应当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姓名 、 肖像 、 住址 、 工作 单位 、 病历 资料 以及 其他 可能 推断 推断 其 身份 的 信息 予以 保密 ; 但是 , 依法 履行 职责 需要 公开 的除外.
第五 条 全 社会 应当 尊重 、 理解 、 关爱 精神 障碍 患者。
任何 组织 或者 个人 不得 歧视 、 侮辱 、 虐待 精神 障碍 患者, 不得 非法 限制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人身自由.
新闻 报道 和 文学 艺术 作品 等 不得 含有 歧视 、 侮辱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内容.
第六 条 精神 卫生 工作 实行 政府 组织 领导 、 部门 各负其责 、 家庭 和 单位 尽力 尽责 尽责 全 社会 共同 共同 参与 的 综合 管理 机制.
第七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领导 精神 卫生 工作, 将 其 纳入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规划, 建设 和 完善 精神 精神 障碍 的 预防 、 治疗 和 康复 服务 体系 , 建立 健全 精神 卫生 工作 协调 机制 和 工作 , , 对有关部门 承担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进行 考核 、 监督.
乡镇 人民政府 和 街道 办事处 根据 本 地区 的 实际 情况, 组织 开展 预防 精神 障碍 发生 、 促进 精神 障碍 患者 康复 等 工作.
第八 条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主管 全国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主管 本 本 行政 区域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司法 行政 、 民政 、 公安 、 教育 、 医疗 保障 等 部门 在 各自 各自 职责 内 内 负责 有关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第九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应当 履行 监护 职责, 维护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合法 权益.
禁止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家庭 暴力, 禁止 遗弃 精神 障碍 患者.
第十 条 中国 残疾人 联合会 及其 地方 组织 依照 法律 、 法规 或者 接受 政府 委托, 动员 社会 力量, 开展 精神 卫生 工作.
村民 委员会 、 居民委员会 依照 本法 的 规定 开展 精神 卫生 工作, 并对 所在地 人民政府 开展 开展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予以 协助.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工会 工会 、 共产 主义 青年团 、 妇女 联合会 、 红十字会 、 科学 技术 协会 协会 等 团体 依法 开展 精神 卫生 工作。
第十一条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开展 精神 卫生 专门 人才 的 培养, 维护 精神 卫生 工作 人员 的 合法 权益, 加强 精神 卫生 专业 队伍 建设.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开展 精神 卫生 科学 技术 研究, 发展 现代 医学 、 我国 传统 医学 、 心理学, 提高 精神 障碍 预防 、 诊断 、 治疗 、 康复 的 科学 技术 水平.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开展 精神 卫生 领域 的 国际 交流 与 合作.
第十二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和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应当 采取 措施, 鼓励 和 支持 组织 、 个人 提供 精神 卫生 志愿 服务, 捐助 精神 卫生 事业, 兴建 精神 卫生 公益 设施.
对 在 精神 卫生 工作 中 作出 突出 贡献 的 组织 、 个人, 按照 国家 有关 规定 给予 表彰 、 奖励.
第二 章 心理 健康 促进 和 精神 障碍 预防
第十三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和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应当 采取 措施, 加强 心理 健康 促进 和 精神 障碍 预防 工作, 提高 公众 心理 健康 水平.
第十四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和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制定 的 突发 事件 应急 预案, 应当 包括 心理 援助 的 内容。 发生 突发 事件, 履行 统一 领导 职责 或者 组织 处置 突发 事件 的 人民政府.根据 突发 事件 的 具体 情况, 按照 应急 预案 的 规定, 组织 开展 心理 援助 工作.
第十五 条 用人 单位 应当 创造 有益于 职工 身心健康 的 工作 环境 , 关注 职工 的 心理 健康 ; 对 处于 职业 发展 特定 时期 或者 在 特殊 岗位 工作 的 职工 , 应当 有 针对性 地 开展 心理 健康 教育.
第十六 条 各级 各类 学校 应当 对 学生 进行 精神 卫生 知识 教育 ; 配备 或者 聘请 心理 健康 教育 教师 、 辅导 人员, 并 可以 设立 心理 健康 辅导 室, 对 学生 进行 心理 健康 教育。 学前教育 机构 应当 对 幼儿开展 符合 其 特点 的 心理 健康 教育.
发生 自然 灾害 、 意外 伤害 、 公共安全 事件 等 可能 影响 学生 心理 健康 的 事件, 学校 应当 及时 组织 专业人员 对 学生 进行 心理 援助.
教师 应当 学习 和 了解 相关 的 精神 卫生 知识, 关注 学生 心理 健康 状况, 正确 引导 、 激励 学生。 地方 各级 人民政府 教育行政 部门 和 学校 应当 重视 教师 心理 健康.
学校 和 教师 应当 与 学生 父母 或者 其他 监护人 、 近 亲属 沟通 学生 心理 健康 情况。
第十七 条 医务 人员 开展 疾病 诊疗 服务, 应当 按照 诊断 标准 和 治疗 规范 的 要求, 对 就诊 者 进行 心理 健康 健康 指导 ; 发现 就诊 者 可能 患有 精神 障碍 的 , 应当 建议 其 到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医疗.就诊。
第十八 条 监狱 、 看守所 、 拘留所 、 强制 隔离 戒毒 所 等 场所, 应当 对 服刑 人员, 被 依法 拘留 、 逮捕 、 强制 隔离 戒毒 的 人员 等 , 开展 精神 卫生 知识 宣传 , 关注 其 心理 健康 状况 , 时.提供 心理 咨询 和 心理 辅导。
第十九 条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人力 资源 社会 保障 、 教育 、 卫生 、 司法 行政 、 公安 等 部门 应当 在 各自 职责 职责 范围 内 分别 对 本法 本法 第十五 条 至 第十八 条 规定 的 单位 履行 精神 障碍.义务 的 情况 进行 督促 和 指导。
第二十条 村民 委员会 、 居民委员会 应当 协助 所在地 人民政府 及其 有关部门 开展 社区 心理 健康 指导 、 精神 卫生 知识 宣传 教育 活动, 创建 有益于 居民 身心健康 的 社区 环境.
乡镇 卫生院 或者 社区 卫生 卫生 服务 机构 应当 为 村民 委员会 、 居民委员会 开展 社区 心理 健康 指导 指导 、 精神 卫生 知识 宣传 教育 活动 提供 技术 指导。
第二十 一条 家庭 成员 之间 应当 相互 关爱, 创造 良好 、 和睦 的 家庭 环境, 提高 精神 障碍 预防 意识 ; 发现 家庭 成员 可能 患有 精神 障碍 的 , 应当 帮助 其 及时 就诊, 照顾 其 生活 , , 做好管理。
第二十 二条 国家 鼓励 和 支持 新闻 媒体 、 社会 组织 开展 精神 卫生 的 公益性 宣传, 普及 精神 卫生 知识, 引导 公众 关注 心理 健康, 预防 精神 障碍 的 发生.
第二十 三条 心理 咨询 人员 应当 提高 业务 素质, 遵守 执业 规范, 为 社会 公众 提供 专业化 的 心理 咨询 服务.
心理 咨询 人员 不得 从事 心理 治疗 或者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 治疗.
心理 咨询 人员 发现 接受 咨询 的 人员 可能 患有 精神 障碍 的 , 应当 建议 其 到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医疗 机构 就诊.
心理 咨询 人员 应当 尊重 接受 咨询 人员 的 隐私, 并 为其 保守 秘密.
第二十 四条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建立 精神 卫生 监测 网络, 实行 严重 精神 障碍 发病 报告 制度, 组织 开展 精神 障碍 发生 状况 、 发展 趋势 等 的 的 监测 和 专题 调查 工作。 精神 卫生 监测 和 严重 精神 障碍 发病 管理办法 , 由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制定。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当 会同 有关部门 、 组织, 建立 精神 卫生 工作 信息 共享 机制, 实现 信息 互联 互通 、 交流 共享.
第三 章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和 治疗
第二十 五条 开展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活动, 应当 具备 下列 条件, 并 依照 医疗 机构 的 管理 规定 办理 有关 手续 :
(一) 有 与 从事 的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相 适应 的 精神科 执业 医师 、 护士.
(二) 有 满足 开展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需要 的 设施 和 设备.
(三) 有 完善 的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管理 制度 和 质量 监控 制度.
从事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的 专科 医疗 机构 还 应当 配备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第二十 六条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 治疗, 应当 遵循 维护 患者 合法 权益 、 尊重 患者 人格 尊严 的 原则, 保障 患者 在 现有 条件 下 获得 良好 的 精神 卫生 服务.
精神 障碍 分类 、 诊断 标准 和 治疗 规范, 由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组织 制定。
第二 十七 条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应当 以 精神 健康 状况 为 依据.
除 法律 另有 规定 外, 不得 违背 本人 意志 进行 确定 其 是否 患有 精神 精神 障碍 的 医学 检查.
第二 十八 条 除 个人 自行 到 医疗 机构 进行 精神 障碍 诊断 外, 疑似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近 亲属 可以 将 其 送往 医疗 机构 进行 精神 障碍 诊断。 对 查找 不到 近 亲属 的 流浪 乞讨 疑似 精神 障碍 , ,由 当地 民政 等 有关部门 按照 职责 分工, 帮助 送往 医疗 机构 进行 精神 障碍 诊断。
疑似 精神 障碍 患者 发生 伤害 自身 、 危害 他人 安全 的 行为, 或者 有 伤害 自身 、 危害 他人 安全 的 危险 的 , 其 近 亲属 、 所在 单位 、 当地 公安 机关 应当 立即 采取 措施 予以.进行 精神 障碍 诊断。
医疗 机构 接到 送 诊 的 疑似 精神 障碍 患者, 不得 拒绝 为其 作出 诊断.
第二 十九 条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应当 由 精神科 执业 医师 作出.
医疗 机构 接到 依照 本法 第二 十八 条 第二款 规定 送 诊 的 疑似 精神 障碍 患者, 应当 将 其 留 院, 立即 指派 精神科 执业 医师 进行 诊断, 并 及时 出具 诊断 结论.
第三 十条 精神 障碍 的 住院 治疗 实行 自愿 原则.
诊断 结论 、 病情 评估 表明, 就诊 者 为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并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应当 对其 实施 住院 治疗 :
(一) 已经 发生 伤害 自身 的 行为, 或者 有 伤害 自身 的 危险 的 ;
(二) 已经 发生 危害 他人 安全 的 行为, 或者 有 危害 他人 安全 的 危险 的.
第三十一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一 项 情形 的 , 经 其 监护人 同意, 医疗 机构 应当 对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 监护人 不 同意 的 , 医疗 机构 不得 对 患者 实施.治疗。 监护人 应当 对 在家 居住 的 患者 做好 看护 管理.
第三 十二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二 项 情形,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对 需要 住院 治疗 的 诊断 结论 有 异议, 不 同意 对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的 , 可以 要求 再次.和 鉴定。
依照 前款 规定 要求 再次 诊断 的 , 应当 自 收到 诊断 结论 之 日 起 三 日内 向原 医疗 机构 或者 其他 具有 合法 资质 的 医疗 机构 提出。 承担 再次 诊断 的 医疗 机构 应当 在 接到 再次 诊断 要求 后 初次.诊断 医师 以外 的 精神科 执业 医师 进行 再次 诊断, 并 及时 出具 再次 诊断 结论。 承担 再次 诊断 的 执业 医师 医师 应当 到 收治 患者 的 医疗 机构 面 见 、 询问 患者, 该 医疗 机构 应当 予以 配合.
对 再次 诊断 结论 有 异议 的 , 可以 自主 委托 依法 取得 执业 资质 的 鉴定 机构 进行 精神 障碍 医学 鉴定 ; 医疗 机构 应当 公示 经 公告 的 鉴定 机构 名单 和 联系 方式。 接受 委托 的 机构 应当 指定 应当 本.事项 执业 资格 的 二 名 以上 鉴定 人 共同 进行 鉴定, 并 及时 出具 鉴定 报告.
第三 十三 条 鉴定 人 应当 到 收治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医疗 机构 面 见 、 询问 患者, 该 医疗 机构 应当 予以 配合.
鉴定 人 本人 或者 其 近 亲属 与 鉴定 事项 有利害关系, 可能 影响 其 独立 、 客观 、 公正 进行 鉴定 的 , 应当 回避.
第三 十四 条 鉴定 机构 、 鉴定 人 应当 遵守 有关 法律 、 法规 、 规章 的 规定, 尊重 科学, 恪守 职业 道德, 按照 精神 障碍 鉴定 的 实施 程序 、 技术 方法 和 操作 规范 , 依法 独立 进行 鉴定 ,.的 鉴定 报告。
鉴定 人 应当 对 鉴定 过程 进行 实时 记录 并 签名。 记录 的 内容 应当 真实 、 客观 、 准确 、 完整, 记录 的 文本 或者 声像 载体 应当 妥善 保存.
第三 十五 条 再次 诊断 结论 或者 鉴定 报告 表明, 不能 确定 就诊 者 为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或者 患者 不需要 住院 治疗 的 , 医疗 机构 不得 对其 实施 住院 治疗.
再次 诊断 结论 或者 鉴定 报告 表明, 精神 障碍 患者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二 项 情形 的 , 其 监护人 应当 同意 对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监护人 阻碍 实施 住院 治疗 或者 患者 擅自 脱离 住院 治疗 的 ,可以 由 公安 机关 协助 医疗 机构 采取 措施 对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在 相关 机构 出具 再次 诊断 结论 、 鉴定 报告 前, 收治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医疗 机构 应当 按照 诊疗 规范 的 要求 对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第三 十六 条 诊断 结论 表明 需要 住院 治疗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 本人 没有 能力 办理 住院 手续 的 , 由其 监护人 办理 住院 手续 ; 患者 属于 查找 不到 不到 监护人 的 流浪 乞讨 人员 的 , 由 送 诊 的 有关部门.住院 手续。
精神 障碍 患者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二 项 情形, 其 监护人 不 办理 住院 手续 的 , 由 患者 所在 单位 、 、 委员会 或者 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办理 住院 手续 , 并由 医疗 机构 在 患者 病历 中 予以. 。
第三 十七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 应当 将 精神 障碍 患者 在 诊断 、 治疗 过程 中 中 的 权利, 告知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第三 十八 条 医疗 机构 应当 配备 适宜 的 设施 、 设备 , 保护 就诊 和 住院 治疗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人身 安全, 防止 其 受到 伤害, 并 为 住院患者 创造 尽可能 接近 正常 生活 的 环境 和 条件.
第三 十九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 应当 遵循 精神 障碍 诊断 标准 和 治疗 规范, 制定 治疗 方案, 并向 精神 障碍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告知 治疗 治疗 和 治疗 方法 、 目的 以及 可能 产生 的 后果.
第四 十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在 医疗 机构 内 发生 或者 将 要 发生 伤害 自身 、 危害 他人 安全 、 扰乱 医疗 秩序 的 行为,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 在 没有 其他 可 替代 措施 的 情况 下保护 性 医疗 措施。 实施 保护 性 医疗 措施 应当 遵循 诊断 标准 和 治疗 规范, 并 在 实施 后 告知 患者 的 监护人.
禁止 利用 约束 、 隔离 等 保护 性 医疗 措施 惩罚 精神 障碍 患者。
第四十一条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使用 药物, 应当 以 诊断 和 治疗 为 目的, 使用 安全 、 有效 的 药物, 不得 为 诊断 或者 治疗 以外 的 目的 使用 药物.
医疗 机构 不得 强迫 精神 障碍 患者 从事 生产 劳动。
第四 十二 条 禁止 对 依照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规定 实施 住院 治疗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以 治疗 精神 障碍 为 为 目 的 外科 的.
第四 十三 条 医疗 机构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下列 治疗 措施 , 应当 向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告知 医疗 风险 风险 、 替代 医疗 方案 等 情况, 并 取得 患者 的 书面 同意 ; 无法 取得 患者 意见 的 , 应当 取得 取得.书面 同意 , 并 经 本 医疗 机构 伦理 委员会 批准:
(一) 导致 人体 器官 丧失 功能 的 外科 手术.
(二) 与 精神 障碍 治疗 有关 的 实验 性 临床 医疗.
实施 前款 第一 项 治疗 措施, 因 情况 紧急 查找 不到 监护人 的, 应当 取得 本 医疗 机构 负责 人和 伦理 委员会 批准.
禁止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与 治疗 其 精神 障碍 无关 的 实验 性 临床 医疗.
第四 十四 条 自愿 住院 治疗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可以 随时 要求 出院, 医疗 机构 应当 同意.
对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一 项 情形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的 , 监护人 可以 随时 要求 患者 出院, 医疗 机构 应当 同意.
医疗 机构 认为 前 两款 规定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不宜 出院 的 , 应当 告知 不宜 出院 的 理由 ; 患者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仍 要求 出院 的 , 执业 医师 应当 在 病历 资料 中 详细 记录 告知 的 , 同时 提出 出院.建议 ,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应当 签字 确认。
对 有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第二 项 情形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医疗 机构 认为 患者 可以 出院 的 , 应当 立即 告知 患者 及其 监护人.
医疗 机构 应当 根据 精神 障碍 患者 病情, 及时 组织 精神科 执业 医师 对 依照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规定 实施 住院 住院 治疗 的 患者 进行 检查 评估 评估。 评估 结果 表明 患者 不需要 继续 住院 治疗 的 , 医疗 机构.立即 通知 患者 及其 监护人。
第四 十五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出院, 本人 没有 能力 办理 出院 手续 的, 监护人 应当 为其 办理 出院 手续.
第四 十六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 应当 尊重 住院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通讯 和 会见 探访 者 等 权利。 除 在 急性 发病 期 或者 为了 避免 妨碍 治疗 可以 暂时性 限制 外, 不得 限制 患者 的 通讯 会见.者 等 权利。
第四 十七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医务 人员 应当 在 病历 资料 中 如实 记录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病情 、 治疗 措施 、 用药 情况 、 实施 约束 、 隔离 措施 等 内容, 并 如实 告知 患者 或者 其 其。 患者 患者.可以 查阅 、 复制 病历 资料 ; 但是, 患者 查阅 、 复制 病历 资料 可能 对其 治疗 产生 不利 影响 的 除外。 病历 资料 保存 期限 不得 少于 三 十年.
第四 十八 条 医疗 机构 不得 因 就诊 者 是 精神 障碍 患者, 推诿 或者 拒绝 为其 治疗 属于 本 医疗 机构 诊疗 范围 的 其他 疾病.
第四 十九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应当 妥善 看护 未 住院 治疗 的 患者, 按照 医嘱 督促 其 按时 服药 、 接受 随访 或者 治疗。 村民 委员会 、 居民委员会 、 患者 所在 单位 等 应当 依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的 请求.对 监护人 看护 患者 提供 必要 的 帮助.
第五 十条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当 定期 就 下列 事项 对 本 行政区 域内 从事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的 医疗 机构 进行 检查 :
(一) 相关 人员 、 设施 、 设备 是否 符合 本法 要求 ;
(二) 诊疗 行为 是否 符合 本法 以及 诊断 标准 、 治疗 规范 的 规定.
(三)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住院 治疗 的 程序 是否 符合 本法 规定.
(四) 是否 依法 维护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合法 权益.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进行 前款 规定 的 检查, 应当 听取 精神 障碍 患者 及其 监护人 的 意见 ; 发现 存在 存在 本法 行为 的, 应当 立即 制止 或者 责令 改正, 并 并 作出 处理.
第五十一条 心理 治疗 活动 应当 在 医疗 机构 内 开展。 专门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不得 从事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不得 为 精神 障碍 患者 开具 处方 或者 提供 外科 治疗。 心理 治疗 的 技术 规范 由 国务院 卫生 行政.制定。
第五 十二 条 监狱 、 强制 隔离 戒毒 所 等 场所 应当 采取 措施, 保证 患有 精神 障碍 的 服刑 人员 、 强制 隔离 戒毒 人员 等 获得 治疗.
第 五十 三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违反 治安 管理 处罚 法 或者 触犯 刑法 的, 依照 有关 法律 的 规定 处理.
第四 章 精神 障碍 的 康复
第 五十 四条 社区 康复 机构 应当 为 需要 康复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提供 场所 和 条件, 对 患者 进行 生活 生活 自理 能力 和 社会 适应 能力 等 方面 的 康复 训练.
第五 十五 条 医疗 机构 应当 为 在家 居住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提供 精神科 基本 药物 维持 治疗, 并 为 社区 康复 机构 提供 有关 精神 障碍 康复 的 技术 指导 和 支持.
社区 卫生 服务 机构 、 乡镇 卫生院 、 村 卫生 室 应当 建立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健康 档案, 对 在家 居住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进行 进行 定期 随访, 指导 患者 服药 和 开展 康复 训练 训练 , 患者 的 居住 , ,.知识 和 看护 知识 的 培训。 县级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当 为 社区 卫生 服务 机构 、 乡镇 卫生院 、 村 卫生 室 开展 上述 工作 给予 指导 和 培训.
第五 十六 条 村民 委员会 、 居民委员会 应当 为 生活 困难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家庭 提供 帮助, 并向 所在地 乡镇 人民政府 或者 街道 办事处 以及 县级 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 反映 反映 患者 及其 家庭 的 情况 和 要求 , 帮助其 解决 实际 困难, 为 患者 融入 社会 创造 条件。
第五 十七 条 残疾人 组织 或者 残疾人 康复 机构 应当 根据 精神 障碍 患者 康复 的 需要, 组织 患者 参加 康复 活动.
第五 十八 条 用人 单位 应当 根据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实际 情况 , 安排 患者 从事 力所能及 的 工作 , 保障 患者 享有 同等 待遇 , 安排 患者 参加 必要 的 职业 技能 培训 , 提高 患者 的 就业 能力 , 为 患者 的 的环境 , 对 患者 在 工作 中 取得 的 成绩 予以 鼓励.
第五 十九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应当 协助 患者 进行 生活 自理 能力 和 社会 社会 适应 能力 等 方面 的 康复 训练.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在 看护 患者 过程 中 需要 技术 指导 的 , 社区 卫生 服务 机构 或者 乡镇 卫生院 、 村 卫生 室 、 社区 康复 机构 应当 提供.
第五 章 保 障 措 施
第六 十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会同 有关部门 依据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规划 的 要求, 制定 精神 卫生 工作 规划 并 组织 实施.
精神 卫生 监测 和 专题 调查 结果 应当 作为 制定 精神 卫生 工作 规划 的 依据.
第六十一条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人民政府 根据 本 行政 区域 的 实际 情况, 统筹 规划, 整合 资源, 建设 和 完善 精神 卫生 服务 体系, 加强 精神 障碍 预防 、 治疗 和 康复 服务 能力 建设.
县级 人民政府 根据 本 行政 区域 的 实际 情况, 统筹 规划, 建立 精神 障碍 患者 社区 康复 机构.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应当 采取 措施, 鼓励 和 支持 社会 力量 举办 从事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的 医疗 机构 和 精神 障碍 患者 康复 机构.
第六 十二 条 各级 人民政府 应当 根据 精神 卫生 工作 需要, 加大 财政 投入 力度, 保障 精神 卫生 工作 所需 经费, 将 精神 卫生 工作 经费 列入 本 级 财政 预算.
第六 十三 条 国家 加强 基层 精神 卫生 服务 体系 建设, 扶持 贫困 地区 、 边远 地区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保障 城市 社区 、 农村 基层 精神 卫生 工作 所需 经费.
第六 十四 条 医学 院校 应当 加强 精神 医学 的 教学 和 研究, 按照 精神 卫生 工作 的 实际 需要 培养 精神 医学 专门 人才 , 为 精神 卫生 工作 提供 人才 保障.
第六 十五 条 综合 性 医疗 机构 应当 按照 国务院 卫生 行政 部门 的 规定 开设 精神科 门诊 或者 心理 治疗 门诊, 提高 精神 障碍 预防 、 诊断 、 治疗 能力.
第六 十六 条 医疗 机构 应当 组织 医务 人员 学习 精神 卫生 知识 和 相关 法律 、 法规 、 政策。
从事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 康复 的 机构 应当 定期 组织 医务 人员 、 工作 人员 进行 在 岗 培训, 更新 精神 卫生 知识.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当 组织 医务 人员 进行 精神 卫生 知识 培训, 提高 其 识别 精神 障碍 的 能力.
第六 十七 条 师范 院校 应当 为 学生 开设 精神 卫生 课程 ; 医学 院校 应当 为非 精神 精神 医学 专业 的 学生 开设 精神 卫生 课程.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教育行政 部门 对 教师 进行 上岗 前 和 在 岗 培训, 应当 有 精神 卫生 的 内容, 并 定期 组织 心理 健康 教育 教师 、 辅导 人员 进行 专业 培训.
第六 十八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应当 组织 医疗 机构 为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患者 提供 基本 公共卫生 服务。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医疗 费用 按照 国家 有关 社会 保险 的 规定 由 基本 医疗 保险 基金 支付。 医疗 保险 经办 机构 机构 应当 按照 国家 有关 规定 将 精神 障碍 障碍 纳入 城镇 职工 基本 医疗 保险 、 城镇 居民 基本 医疗 保险.医疗 的 保障 范围。 县级 人民政府 应当 按照 国家 有关 规定 对 家庭 经济 困难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参加 基本 医疗 保险 给予 资助。 医疗 保障 、 财政 等 部门 应当 加强 协调, 简化 程序 , 实现 属于 基本 , 基金.的 医疗 费用 由 医疗 机构 与 医疗 保险 经办 机构 直接 结算.
精神 障碍 患者 通过 基本 医疗 保险 支付 医疗 费用 后 仍有 困难, 或者 不能通过 基本 医疗 保险 支付 医疗 费用 的 , 医疗 保障 部门 应当 优先 给予 医疗 救助.
第六 十九 条 对 符合 城乡 最低 生活 保障 条件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民政 部门 应当 会同 有关部门 及时 将 其 纳入 最低 生活 保障.
对 属于 农村 五保 供养 对象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以及 城市 中 无 劳动 能力 、 无 生活 来源 且 无法 定 赡养 、 抚养 、 扶养 义务 人 , 或者 其 法定 赡养 、 抚养 、 扶养 义务 人 无 赡养 抚养.能力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民政 部门 应当 按照 国家 有关 规定 予以 供养 、 救助.
前 两款 规定 以外 的 严重 精神 障碍 患者 确 有 困难 的 , 民政 部门 可以 采取 临时 救助 等 措施, 帮助 其 解决 生活 困难.
第七 十条 县级 以上 地方 人民政府 及其 有关部门 应当 采取 有效 措施 , 保证 患有 精神 障碍 的 适龄 儿童 、 少年 接受 义务教育, 扶持 有 劳动 能力 的 精神 障碍 患者 从事 力所能及 的 劳动, 并 为 已经.的 人员 提供 就业 服务。
国家 对 安排 精神 障碍 患者 就业 的 用人 单位 依法 给予 税收 优惠, 并 在 生产 、 经营 、 技术 、 资金 、 物资 、 场地 等 方面 给予 扶持.
第七十一条 精神 卫生 工作 人员 的 人格 尊严 、 人身 安全 不受 侵犯, 精神 卫生 工作 人员 依法 履行 职责 受 法律 保护。 全 社会 应当 尊重 精神 卫生 工作 职责.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及其 有关部门 、 医疗 机构 、 康复 机构 应当 采取 措施, 加强 对 精神 卫生 工作 人员 的 职业 保护, 提高 精神 卫生 工作 人员 的 待遇 水平 , 并 按照 规定 给予 适当 的 津贴。 精神 卫生 工作.因 工 致伤 、 致残 、 死亡 的, 其 工伤 待遇 以及 抚恤 抚恤 按照 有关 规定 执行.
第六 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 十二 条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和 其他 有关部门 未 依照 本法 规定 履行 精神 卫生 工作 职责, 或者 滥用职权 、 玩忽职守 、 徇私舞弊 的, 由 本 级 人民政府 或者 上 一级.有关部门 责令 改正, 通报 批评,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 给予 警告 、 记过 或者 记大过 的 处分 ; 造成 严重 后果 的 , 给予 降级 、 撤职 或者 开除 的 警告
第七 十三 条 不 符合 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医疗 机构 擅自 从事 精神 障碍 诊断 、 治疗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责令 停止 相关 诊疗 活动 , 给予 警告 , 并处 五 千元 以上 一.以下 罚款 , 有 违法 所得 的 , 没收 违法 所得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 给予 或者 责令 给予 降低 岗位 等级 或者 撤职 、 开除 的 处分 ; 对 有关 医务 人员, 吊销 其 其.
第七 十四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工作 人员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责令 改正, 给予 警告 ; 情节 严重 的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或者 责令 给予 降低 岗位 等级 或者 撤职 、 开除 的 处分, 并 可以 责令 有关 医务 人员 暂停 一个月 以上 六个月 以下 执业 活动 :
(一) 拒绝 对 送 诊 的 疑似 精神 障碍 患者 作出 诊断 的.
(二) 对 依照 本法 第三 十条 第二款 规定 实施 住院 治疗 的 患者 未 及时 进行 检查 评估 或者 未 根据 评估 结果 作出 处理 的.
第七 十五 条 医疗 机构 及其 工作 人员 有 下列 行为 之一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责令 改正,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 给予 或者 责令 给予 部门 责令 改正,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 给予 或者 责令 给予 降低 岗位 等级.撤职 的 处分 ; 对 有关 医务 人员, 暂停 六个月 以上 一年 以下 执业 活动 ; 情节 严重 的 , 给予 或者 责令 给予 开除 的 处分 , 并 吊销 有关 医务 人员 的 执业 证书 :
(一) 违反 本法 规定 实施 约束 、 隔离 等 保护 性 医疗 措施 的.
(二) 违反 本法 规定, 强迫 精神 障碍 患者 劳动 的 ;
(三) 违反 本法 规定 对 精神 障碍 患者 实施 外科 手术 或者 实验 性 临床 医疗 的.
(四) 违反 本法 规定, 侵害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通讯 和 会见 探访 探访 者 等 权利 的 ;
(五) 违反 精神 障碍 诊断 标准, 将 非 精神 障碍 患者 诊断 为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第七 十六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卫生 行政 部门 、 工商 行政管理 部门 依据 各自 职责 责令 改正, 给予 警告, 并处 五 千元 以上 一 万元 以下 罚款, 有 违法.的 , 没收 违法 所得 ; 造成 严重 后果 的 , 责令 暂停 六个月 以上 一年 以下 执业 活动 , 直至 吊销 执业 证书 或者 营业 执照 :
(一) 心理 咨询 人员 从事 心理 治疗 或者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 治疗 的.
(二)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在 医疗 机构 以外 开展 心理 治疗 活动 的.
(三) 专门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从事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的.
(四) 专门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为 精神 障碍 患者 开具 处方 或者 提供 外科 外科 的 的.
心理 咨询 人员 、 专门 从事 心理 治疗 的 人员 在 心理 咨询 、 心理 治疗 活动 中 造成 他人 人身 、 财产 或者 其他 损害 的 , 依法 承担 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违反 本法 第四 条 第三款 规定, 给 精神 障碍 患者 造成 损害 的 , 依法 承担 赔偿 责任 ; ; 单位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还 应当 依法.处分。
第七 十八 条 违反 本法 规定,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给 精神 障碍 患者 或者 其他 公民 造成 人身 、 财产 或者 其他 损害 的 , 依法 承担 赔偿 责任 :
(一) 将 非 精神 障碍 患者 故意 作为 精神 障碍 患者 送入 医疗 机构 治疗 的.
(二)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遗弃 患者, 或者 有 不 履行 监护 监护 职责 的 其他 情形 的.
(三) 歧视 、 侮辱 、 虐待 精神 障碍 患者, 侵害 患者 的 人格 尊严 、 人身 安全 的.
(四) 非法 限制 精神 障碍 患者 人身自由 的 ;
(五) 其他 侵害 精神 障碍 患者 合法 权益 的 情形.
第七 十九 条 医疗 机构 出具 的 诊断 结论 表明 精神 障碍 患者 应当 住院 治疗 而 其 监护人 拒绝, 致使 患者 造成 他人 人身 、 财产 损害 的 , 或者 患者 有 其他 造成 他人 人身 、 财产 损害 情形 的 , 其 依法.民事责任。
第八 十条 在 精神 障碍 的 诊断 、 治疗 、 鉴定 过程 中, 寻衅 滋事, 阻挠 有关 工作 人员 依照 本法 的 规定 履行 职责, 扰乱 医疗 机构 、 鉴定 机构 工作 秩序 的 , 依法 给予 给予 治安 管理.
违反 本法 规定, 有 其他 构成 违反 治安 管理 行为 的 , 依法 给予 治安 管理 处罚.
第八十一条 违反 本法 规定,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八 十二 条 精神 障碍 患者 或者 其 监护人 、 近 亲属 认为 行政 机关 、 医疗 机构 或者 其他 有关 单位 和 个人 违反 本法 规定 侵害 患者 合法 权益 的 , 可以 依法 提起 诉讼.
第七 章 附则
第 八十 三条 本法 所称 精神 障碍, 是 指 由 各种 原因 引起 的 感知 、 情感 和 思维 等 精神 活动 的 紊乱 或者 异常, 导致 患者 明显 的 心理 痛苦 或者 社会 适应 等 功能 损害.
本法 所称 严重 精神 障碍, 是 指 疾病 症状 严重, 导致 患者 社会 适应 等 功能 严重 损害 、 对 自身 健康 状况 或者 客观 现实 不能 完整 认识, 或者 不能 处理 自身 事务 的 精神 障碍.
本法 所称 精神 障碍 患者 的 监护人, 是 指 依照 民法 通则 的 有关 规定 可以 担任 监护人 的 人.
第 八十 四条 军队 的 精神 卫生 工作, 由 国务院 和 中央 军事 委员会 依据 本法 制定 管理 办法.
第八十五条 本法 自 2013 年 5 月 1 日 起 施行。

© 2020 Guodong Du e Meng Yu. Todos os direitos reservados. A republicação ou redistribuição do conteúdo, incluindo por enquadramento ou meios semelhantes, é proibida sem o consentimento prévio por escrito de Guodong Du e Me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