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l de Leis da China - CJO

Encontre as leis e documentos públicos oficiais da China em inglês

InglêsArabeChinês (simplificado)NeerlandêsFrancêsAlemãoHindiItalianoJaponêsCoreanaPortuguêsRussoEspanholSuecoHebraicoIndonésioVietnamitaTailandêsTurcoMalay

Lei das Sociedades da China (2018)

Direito das sociedades

Tipo de leis Escritórios de

Organismo emissor Congresso de pessoas nacionais

Data de promulgação 26 de Outubro, 2018

Data efetiva 26 de Outubro, 2018

Status de validade Válido

Âmbito de aplicação Em todo o país

Tópico (s) Direito Societário / Direito Empresarial

Editor (es) CJ Observer Xinzhu Li 李欣 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índice
第一 章 总则
第二 章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组织 机构
第三节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特别.
第四节 国有 独资公司 的 特别 规定
第三 章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权 转让
第四 章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股东 大会
第三节 董事会 、 经理
第四节 监 事 会
第五节 上市 公司 组织 机构 的 特别 规定
第五 章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股份 发行 和 转让
第一节 股份 发行
第二节 股份 转让
第六 章 公司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的 资格 和.
第七 章 公司 债券
第八 章 公司 财务 、 会计
第九 章 公司 合并 、 分立 、 增资 、 减 资
第十 章 公司 解散 和 清算
第十一 章 外国 公司 的 分支机构
第十二 章 法律 责任
第十三 章 附则
第一 章 总则
第一 条 为了 规范 公司 的 组织 和 行为, 保护 公司 、 股东 和 债权人 的 合法 权益, 维护 社会经济 秩序, 促进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制定 本法.
第二 条 本法 所称 公司 是 指 依照 本法 在 中国 境内 设立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和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 条 公司 是 企业 法人, 有 独立 的 法人 财产, 享有 法人 财产权。 公司 公司 以其 财产 对 公司 的 债务 承担 责任.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东 以其 认缴 的 出资 额为 限 对 公司 承担 责任 ;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股东 以其 认购 的 股份 为 限 对 公司 承担 责任.
第四 条 公司 股东 依法 享有 资产 收益 、 参与 重大 决策 和 选择 管理者 等 权利。
第五 条 公司 从事 经营 活动, 必须 遵守 法律 、 行政 法规, 遵守 社会公德 、 商业 道德, 诚实 守信, 接受 政府 和 社会 公众 的 监督, 承担 社会 责任.
公司 的 合法 权益 受 法律 保护, 不受 侵犯。
第六 条 设立 公司, 应当 依法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申请 设立 登记。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设立 条件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分别 登记 登记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 不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设立 条件 的 ,不得 登记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设立 公司 必须 报 经 批准 的 , 应当 在 公司 公司 登记 前 依法 办理 批准 手续.
公众 可以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申请 查询 公司 登记 事项, 公司 登记 机关 应当 提供 查询 服务.
第七 条 依法 设立 的 公司,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发给 公司 营业 执照。 公司 营业 营业 签发 日期 为 公司 成立 日期.
公司 营业 执照 应当 载明 公司 的 名称 、 住所 、 注册 资本 、 经营 范围 、 、 法定 代表人 姓名 等 事项.
公司 营业 执照 记载 的 事项 发生 变更 的 , 公司 应当 依法 办理 变更 登记,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换发 营业 执照.
第八 条 依照 本法 设立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必须 在 公司 名称 中 标明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有限公司 字样.
依照 本法 设立 的 股份有限公司, 必须 在 公司 名称 中 标明 股份有限公司 或者 股份 公司 字样.
第九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变更 为 股份有限公司, 应当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股份有限公司 的 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应当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条件.
有限 责任 公司 变更 为 股份有限公司 的 ,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公司 变更 前 的 债权 、 债务 由 变更 后 的 公司 承继.
第十 条 公司 以其 主要 办事机构 所在地 为 住所。
第十一条 设立 公司 必须 依法 依法 制定 公司 章程。 公司 章程 对 公司 、 股东 、 董事 、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具有 约束力。
第十二 条 公司 的 经营 范围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并 依法 登记。 公司 可以 修改 公司 章程, 改变 经营 范围, 但是 应当 办理 变更 登记.
公司 的 经营 范围 中 属于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须经 批准 的 项目, 应当 依法 经过 批准.
第十三 条 公司 法定 代表人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由 董事长 、 执行 董事 或者 经理 担任, 并 依法 登记。 公司 法定 代表人 变更, 应当 办理 变更 登记.
第十四 条 公司 可以 设立 分公司。 设立 分公司, 应当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申请 登记, 领取 营业 执照。 分公司 不 具有 法人 资格, 其 民事责任 由 公司 承担.
公司 可以 设立 子公司, 子公司 具有 法人 资格, 依法 独立 承担 民事责任.
第十五 条 公司 可以 向 其他 企业 投资 ; 但是, 除 法律 另有 规定 外, 不得 成为 对 所 投资 企业 企业 的 债务 承担 连带 责任 的 出资 人.
第十六 条 公司 向 其他 企业 投资 或者 为 他人 提供 担保,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由 董事会 或者 股东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决议 ; 公司 章程 对 投资 或者 担保 的 总额 及 单项 投资 或者 的的 的 数额 数额. , 不得 超过 规定 的 限额。
公司 为 公司 股东 或者 实际 控制 人 提供 担保 的 , 必须 经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决议.
前款 规定 的 股东 或者 受 前款 规定 的 实际 控制 人 支配 的 股东, 不得 参加 前款 规定 事项 的 表决。。 该项 表决 由 出席 会议 的 其他 股东 所持 表决权 的 过半数 通过.
第十七 条 公司 必须 保护 职工 的 合法 权益, 依法 与 职工 签订 劳动 合同, 参加 社会 保险, 加强 劳动 保护, 实现 安全 生产.
公司 应当 采用 多种形式, 加强 公司 职工 的 职业 教育 和 岗位 培训, 提高 职工 素质.
第十八 条 公司 职工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会 法》 组织 工会, 开展 工会 活动, 维护 职工 合法 权益。 公司 应当 为本 公司 工会 提供 必要 的 活动 条件。 公司 工会 代表 职工 就 职工 的 劳动 报酬 、 工作. 、 福利 、 保险 和 劳动 安全 卫生 等 事项 依法 与 公司 签订 集体 合同。
公司 依照 宪法 和 有关 法律 的 规定, 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或者 其他 其他 形式, 实行 民主 管理.
公司 研究 决定 改制 以及 经营 方面 的 重大 问题 、 制定 重要 的 规章制度 时, 应当 听取 公司 工会 的 意见, 并 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或者 其他 形式 听取 职工 的 意见 和.
第十九 条 在 公司 中, 根据 中国 共产党 章程 的 规定, 设立 中国 共产党 的 组织, 开展 党 的 活动。 公司 应当 为 党组织 的 活动 提供 必要 条件.
第二十条 公司 股东 应当 遵守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公司 章程, 依法 行使 股东 权利, 不得 滥用 股东 权利 损害 公司 或者 其他 股东 的 利益 ; 不得 滥用 公司 法人 独立 地位 和 股东 有限 责任 损害 公司 债权人 的 利益.
公司 股东 滥用 股东 权利 给 公司 或者 其他 股东 造成 损失 的 , 应当 依法 承担 赔偿 责任.
公司 股东 滥用 公司 法人 独立 地位 和 股东 有限 责任, 逃避 债务, 严重 损害 公司 债权人 利益 的 , 应当 对 公司 债务 承担 连带 责任.
第二十 一条 公司 的 控股 股东 、 实际 控制 人 、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人员 不得 利用 其 关联 关系 损害 公司 利益.
违反 前款 规定, 给 公司 造成 损失 的, 应当 承担 赔偿 责任.
第二十 二条 公司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的 决议 内容 违反 法律 、 、 行政 法规 的 无效.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的 会议 召集 程序 、 表决 方式 违反 法律 、 行政 法规 或者 公司 章程, , 决议 内容 违反 公司 章程 的 , 股东 可以 自 决议 作出 之 日 起 六十 日内
股东 依照 前款 规定 提起 诉讼 的 , 人民法院 可以 应 公司 的 请求, 要求 股东 提供 相应 担保.
公司 根据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 董事会 决议 已 办理 变更 登记 的, 人民法院 宣告 该 决议 无效 或者 撤销 该 决议 后, 公司 应当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申请 撤销 变更 登记.
第二 章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第一节 设立
第二十 三条 设立 有限 责任 公司 , 应当 具备 下列 条件:
(一) 股东 符合 法定人数 ;
(二) 有 符合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全体 股东 认缴 的 出 资额.
(三) 股东 共同 制定 公司 章程 ;
(四) 有 公司 名称, 建立 符合 有限 责任 公司 要求 的 组织 机构.
(五) 有 公司 住所。
第二十 四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由 五十 个 以下 股东 出资 设立。
第二十 五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章程 应当 载明 下列 事项:
(一) 公司 名称 和 住所 ;
(二) 公司 经营 范围 ;
(三) 公司 注册 资本 ;
(四) 股东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五) 股东 的 出资 方式 、 出 资额 和 出资 时间.
(六) 公司 的 机构 及其 产生 办法 、 职权 、 议事 规则.
(七) 公司 法定 代表人 ;
(八) 股东 会 会议 认为 需要 规定 的 其他 事项.
股东 应当 在 公司 章程 上 签名 、 盖章。
第二十 六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注册 资本 为 在 公司 登记 机关 登记 的 全体 股东 认缴 的 出 资额.
法律 、 行政 法规 以及 国务院 决定 对 有限 责任 公司 注册 资本 实缴 、 注册 资本 最低 限额 另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第二 十七 条 股东 可以 用 货币 出资, 也 可以 用 实物 、 知识产权 、 土地 使用 权 等 可以 用 货币 估价 并 可以 依法 转让 的 非 货币 财产 作价 出资 ; 但是,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不得 作为 出资 的.除外。
对 作为 出资 的 非 货币 财产 应当 评估 作价, 核实 财产, 不得 高估 或者 低估 作价。 法律 、 行政 法规 对 评估 作价 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第二 十八 条 股东 应当 按期 足额 缴纳 公司 章程 中 规定 的 各自 所 认缴 的 出 资额。 股东 以 货币 出资 的 , 应当 将 货币 出资 足额 存入 有限 责任 公司 在 银行 开设 的 账户 ; 以 非.财产 出资 的 , 应当 依法 办理 其 财产权 的 转移 手续.
股东 不 按照 前款 规定 缴纳 出资 的 , 除 应当 向 公司 足额 缴纳 外, 还 应当 向 已 按期 足额 缴纳 出资 的 股东 承担 违约 责任.
第二 十九 条 股东 认 足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出资 后 , 由 全体 股东 指定 的 代表 或者 共同 委托 的 代理人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报送 公司 登记 申请书 、 公司 章程 等 文件 , 申请 设立 登记.
第三 十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成立 后, 发现 作为 设立 公司 出资 的 非 货币 财产 的 实际 价 额 显 著 低于 公司 章程 所 定价 额 的, 应当 由 交付 该 出资 的 股东 补足 其 差额 ; 公司 设立 时 的 其他.承担 连带 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成立 后, 应当 向 股东 签发 出资 证明书。
出资 证明书 应当 载明 下列 事项:
(一) 公司 名称 ;
(二) 公司 成立 日期 ;
(三) 公司 注册 资本 ;
(四) 股东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 缴纳 的 出 资额 和 出资 日期.
(五) 出资 证明书 的 编号 和 核发 日期.
出资 证明书 由 公司 盖章。
第三 十二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应当 置备 股东 名册 , 记载 下列 事项:
(一) 股东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及 住所.
(二) 股东 的 出 资额 ;
(三) 出资 证明书 编号。
记载 于 股东 名册 的 股东, 可以 依 股东 名册 主张 行使 股东 权利.
公司 应当 将 股东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登记 ; 登记 事项 发生 变更 的 , 应当 办理 变更 登记 登记。 未经 登记 或者 变更 登记 的 , 不得 对抗 第三 人.
第三 十三 条 股东 有权 有权 查阅 、 复制 公司 章程 、 股东 会 会议 记录 、 董事会 会议 会议 决议 监事会 监事会 会议 决议 和 财务 会计 报告。
股东 可以 要求 查阅 公司 会计 账簿。 股东 要求 查阅 公司 会计 账簿 的, 应当 向 公司 提出 书面 请求, , 目的。 公司 有 合理 根据 认为 股东 查阅 会计 账簿 有 不正当 目的 , 可能 损害 公司 合法 利益 的 , ,查阅 , 并 应当 自 股东 提出 书面 请求 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书面 答复 股东 并 说明 理由。 公司 拒绝 提供 查阅 的 , 股东 可以 请求 人民法院 要求 公司 提供 查阅.
第三 十四 条 股东 按照 实缴 的 出资 比例 分 取 红利 ; 公司 新增 资本 时, 股东 有权 优先 按照 实缴 的 出资 比例 认缴 出资。 但是, 全体 股东 约定 不 按照 出资 比例 分 取 红利 或者.按照 出资 比例 优先 认缴 出资 的 除外.
第三 十五 条 公司 成立 后, 股东 不得 抽逃 出资。
第二节 组 织 机 构
第三 十六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股东 会 由 全体 股东 组成。 股东 会 是 公司 的 权力 机构, 依照 本法 行使 职权.
第三 十七 条 股东 会 行使 下列 职权:
(一) 决定 公司 的 经营 方针 和 投资 计划.
(二) 选举 和 更换 非 由 职工 代表 担任 的 董事 、 监事, 决定 有关 董事 、 监事 的 报酬 事项.
(三) 审议 批准 董事会 的 报告.
(四) 审议 批准 监事会 或者 监事 的 报告.
(五) 审议 批准 公司 的 年度 财务 预算 方案 、 决算 方案.
(六) 审议 批准 公司 的 利润 分配 方案 和 弥补 亏损 方案.
(七) 对 公司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作出 决议 ;
(八) 对 发行 公司 债券 作出 决议 ;
(九) 对 公司 合并 、 分立 、 解散 、 清算 或者 变更 公司 形式 作出 决议 ;
(十) 修改 公司 章程 ;
(十一)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职权.
对 前款 所列 事项 股东 以 书面 形式 一致 表示 同意 的 , 可以 不 召开 股东 会 会议, 直接 作出 决定, 并由 全体 股东 在 决定 文件 上 签名 、 盖章.
第三 十八 条 首次 股东 会 会议 由 出资 最多 的 股东 召集 和 主持, 依照 本法 规定 行使 职权.
第三 十九 条 股东 会 会议 分为 定期 会议 和 临时 会议。
定期 会议 应当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按时 召开。 代表 十分 之一 以上 表决权 的 股东, 三分之一 以上 的 董事, 监事会 或者 不 设 监事会 的 公司 的 监事 提议 召开 临时 会议 的 , 应当 召开 临时 会议.
第四 十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设立 董事会 的 , 股东 会 会议 由 董事会 召集, 董事长 主持 ; 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副董事长 主持 ; 副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半数 以上 董事 共同 推举 一名 董事 主持。
有限 责任 公司 不 设 董事会 的 , 股东 会 会议 由 执行 董事 召集 和 主持.
董事会 或者 执行 董事 不能 履行 或者 不 履行 召集 股东 会 会议 职责 的, 由 监事会 或者 不 设 监事会 的 公司 的 监事 召集 和 和 主持 ; 监事会 或者 监事 不 召集 和 主持 的 , 代表 十分 之一 以上 表决权 的 股东.和 主持。
第四十一条 召开 股东 会 会议, 应当 于 会议 召开 十五 日前 通知 全体 股东 ; 但是, 公司 章程 另有 规定 或者 全体 股东 另有 约定 的 除外.
股东 会 应当 对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出席 会议 的 股东 应当 在 会议 记录 上 签名.
第四 十二 条 股东 会 会议 由 股东 按照 出资 比例 行使 表决权 ; 但是, 公司 章程 另有 规定 的 除外.
第四 十三 条 股东 会 的 议事 方式 和 表决 程序, 除 本法 有 规定 的 外,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股东 会 会议 作出 修改 公司 章程 、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的 决议, 以及 公司 合并 、 分立 、 解散 或者 变更 公司 形式 的 决议, 必须 经 代表 三分之二 以上 表决权 的 股东 通过.
第四 十四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设 董事会, 其 成员 为 三人 至十 三人 ; 但是, 本法 第五 十条 另有 规定 的 除外.
两个 以上 的 国有 企业 或者 两个 以上 的 其他 国有 投资 主体 投资 设立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其 董事会 成员 中 中 应当 有 公司 职工 代表 ; 其他 有限 责任 公司 董事会 成员 中 可以 有 公司 职工 代表。 董事会 中 的 职工.由 公司 职工 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 职工 大会 或者 其他 形式 民主 选举 产生。
董事会 设 董事长 一 人, 可以 设 副董事长。 董事长 、 副董事长 的 产生 办法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第四 十五 条 董事 任期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但 每届 任期 不得 超过 三年。 董事 任期 届满, 连 选 可以 连任.
董事 任期 届满 未 及时 改选 , 或者 董事 在 任期 内 辞职 导致 董事会 成员 低于 法定人数 的 , 在 改 选出 选出 的 董事 就任 前 , 原 董事 仍 应当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公司 章程 的 , 履行 董事 职务.
第四 十六 条 董事会 对 股东 会 负责, 行使 下列 职权 :
(一) 召集 股东 会 会议, 并向 股东 会 报告 工作 ;
(二) 执行 股东 会 的 决议.
(三) 决定 公司 的 经营 计划 和 投资 方案.
(四) 制订 公司 的 年度 财务 预算 方案 、 决算 方案.
(五) 制订 公司 的 利润 分配 方案 和 弥补 亏损 方案.
(六) 制订 公司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以及 发行 公司 债券 的 方案.
(七) 制订 公司 合并 、 分立 、 解散 或者 变更 公司 形式 的 方案.
(八) 决定 公司 内部 管理 机构 的 设置.
(九)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公司 经理 及其 报酬 事项, 并 根据 经理 的 提名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公司 副经理 、 财务 负责 人 及其 报酬 事项.
(十) 制定 公司 的 基本 管理 制度.
(十一)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职权.
第四 十七 条 董事会 会议 由 董事长 召集 和 主持 ; 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副董事长 召集 和 主持 ; 副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半数 以上 董事 共同 推举.名 董事 召集 和 主持。
第四 十八 条 董事会 的 议事 方式 和 表决 程序, 除 本法 有 规定 的 外,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董事会 应当 对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出席 会议 的 董事 应当 在 在 记录 上 签名.
董事会 决议 的 表决, 实行 一人一票。
第四 十九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可以 设 经理, 由 董事会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经理 对 董事会 负责, 行使 下列 职权 :
(一) 主持 公司 的 生产 经营 管理 工作, 组织 实施 董事会 决议.
(二) 组织 实施 公司 年度 经营 计划 和 投资 方案 ;
(三) 拟订 公司 内部 管理 机构 设置 方案 ;
(四) 拟订 公司 的 基本 管理 制度.
(五) 制定 公司 的 具体 规章.
(六) 提请 聘任 或者 解聘 公司 副经理 、 财务 负责 人 ;
(七)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除 应由 董事会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以外 的 负责 管理 人员.
(八) 董事会 授予 的 其他 职权.
公司 章程 对 经理 职权 另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经理 列席 董事会 会议。
第五 十条 股东 人数 较少 或者 规模 较小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可以 设 一名 执行 董事, 不 设 董事会。 执行 董事 可以 兼任 公司 经理.
执行 董事 的 职权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第五十一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设 监事会, 其 成员 不得 少于 三人。 股东 人数 较少 或者 规模 较小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可以 设 一 至二 名 监事, 不 设 监事会.
监事会 应当 包括 股东 代表 和 适当 比例 的 公司 职工 代表 , 其中 职工 代表 的 比例 不得 低于 三分之一, 具体 比例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监事会 中 的 职工 代表 由 公司 职工 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 职工 大会 或者.形式 民主 选举 产生。
监事会 设 主席 一 人 , 由 全体 监事 过半数 选举 产生。 监事会 主席 召集 和 主持 监事会 会议 ; 监事会 主席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半数 以上 监事 共同 推举 一名 监事 召集 和 主持 监事会 会议.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不得 兼任 监事。
第五 十二 条 监事 的 任期 每届 为 三年。 监事 任期 届满, 连 选 可以 连任.
监事 任期 届满 未 及时 改选 , 或者 监事 在 任期 内 辞职 导致 监事会 成员 低于 法定人数 的 , 在 改 选出 选出 的 监事 就任 前 , 原 监事 仍 应当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公司 章程 的 , 履行 监事 职务.
第 五十 三条 监事会 、 不 设 监事会 的 公司 的 监事 行使 下列 职权:
(一) 检查 公司 财务 ;
(二) 对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执行 公司 职务 的 行为 进行 监督, 对 违反 法律 、 行政 法规 、 公司 章程 或者 股东 会 决议 决议 的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提出 罢免 的 建议.
(三) 当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的 行为 损害 公司 的 利益 时, 要求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予以 纠正.
(四) 提议 召开 临时 股东 会 会议, 在 董事会 不 履行 本法 规定 的 召集 和 主持 股东 会 会议 职责 时 召集 和 主持 股东 会 会议.
(五) 向 股东 会 会议 提出 提案 ;
(六) 依照 本法 第一 百 五十 一条 的 规定, 对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提起 诉讼.
(七)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职权.
第 五十 四条 监事 可以 列席 董事会 会议, 并对 董事会 决议 事项 提出 质询 或者 建议。
监事会 、 不 设 监事会 的 公司 的 监事 发现 公司 经营 情况 异常, 可以 进行 调查 ; 必要 时, 可以 聘请 会计师 事务所 等 协助 其 工作, 费用 由 公司 承担.
第五 十五 条 监事会 每年 度 至少 召开 一次 会议, 监事 可以 提议 召开 临时 监事会 会议.
监事会 的 议事 方式 和 表决 程序, 除 本法 有 规定 的 外,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监事会 决议 应当 经 半数 以上 监事 通过。
监事会 应当 对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出席 会议 的 监事 应当 在 会议 记录 上 签名.
第五 十六 条 监事会 、 不 设 监事会 的 公司 的 监事 行使 职权 所 必需 的 费用, 由 公司 承担.
第三节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特别.
第五 十七 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机构, 适用 本 节 规定 ; 本 节 没有 规定 的 , 适用 本章 第一节 、 第二节 的 规定.
本法 所称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是 指 只有 一个 自然人 股东 或者 一个 一个 法人 股东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第五 十八 条 一个 自然人 只能 投资 设立 一个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该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不能 投资 设立 新 的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第五 十九 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应当 在 公司 登记 中 注明 自然人 独资 或者 法人 独资, 并 在 公司 营业 执照 中 载明。
第六 十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章程 由 股东 制定。
第六十一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不 设 股东 会。 股东 作出 本法 第三 十七 条 第一 款 所列 决定 时, 应当 采用 书面 形式, 并由 股东 签名 后 置备 于 公司.
第六 十二 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应当 在 每一 会计 年度 终了 时 编制 财务 会计 报告, 并 经 会计师 事务所 审计.
第六 十三 条 一 人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东 不能 证明 公司 财产 独立 于 股东 自己 的 财产 的 , 应当 对 公司 债务 承担 连带 责任.
第四节 国有 独资公司 的 特别 规定
第六 十四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机构, 适用 本 节 规定 ; 本 节 没有 没有 的 , 适用 本章 第一节 、 第二节 的 规定.
本法 所称 国有 独资公司, 是 指 国家 单独 出资 、 由 国务院 或者 地方 人民政府 授权 本 级 人民政府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履行 出资人职责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第六 十五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章程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制定, 或者 由 董事会 制订 报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批准.
第六 十六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不 设 股东 会,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行使 股东 会 职权。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可以 授权 公司 董事会 行使 股东 会 的 部分 职权, 决定 公司 的 重大 事项 , 但 公司 的 合并、 分立 、 解散 、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和 发行 公司 债券, 必须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决定 ; 其中, 重要 的 国有 独资公司 合并 、 分立 、 解散 、 申请 破产 的 , 应当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 报 本 级 人民政府 批准。
前款 所称 重要 的 国有 独资公司, 按照 国务院 的 规定 确定.
第六 十七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设 董事会, 依照 本法 第四 十六 条 、 第六 十六 条 的 规定 行使 职权。 董事 每届 任期 不得 超过 三年。 董事会 成员 中 应当 有 公司 职工 代表.
董事会 成员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委派 ; 但是, 董事会 成员 中 的 职工 代表 由 公司 职工 代表 大会 选举 产生.
董事会 设 董事长 一 人, 可以 设 副董事长。 董事长 、 副董事长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从 董事会 成员 中 指定.
第六 十八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设 经理, 由 董事会 聘任 或者 解聘。 经理 依照 本法 第四 十九 条 规定 行使 职权。
经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同意, 董事会 成员 可以 兼任 经理。
第六 十九 条 国有 独资公司 的 董事长 、 副董事长 、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未经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同意, 不得 在 其他 有限 责任 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或者 其他 经济 组织 兼职.
第七 十条 国有 独资公司 监事会 成员 不得 少于 五 人, 其中 职工 代表 的 比例 不得 低于 三分之一, 具体 比例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监事会 成员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委派 ; 但是, 监事会 成员 中 的 职工 代表 由 公司 职工 代表 大会 选举 产生。 监事会 主席 由 国有 资产 监督 管理 机构 从 监事会 成员 中 职工.
监事会 行使 本法 第 五十 三条 第 (一) 项 至 第 (三) 项 规定 规定 的 职权 和 国务院 规定 的 其他 职权.
第三 章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权 转让
第七十一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东 之间 可以 相互 转让 其 全部 或者 部分 股权.
股东 向 股东 以外 的 人 转让 股权, 应当 经 其他 股东 过半数 同意。 股东 应 就 其 股权 转让 事项 书面 通知 其他 股东 征求 同意, 其他 股东 自 接到 书面 通知 之 日 起 满 三十 日 未 答复 的 ,.为 同意 转让。 其他 股东 半数 以上 不 同意 转让 的 , 不 同意 的 股东 应当 购买 该 转让 的 股权 ; 不 购买 的 , 视为 同意 转让.
经 股东 同意 转让 的 股权, 在 同等 条件 下, 其他 股东 有 优先购买权。 两个 以上 股东 主张 行使 优先购买权 的 , 协商 确定 各自 的 购买 比例 ; 协商 不成 的 , 按照 转让 时 各自 的 的 比例 行使.购买 权。
公司 章程 对 股权 转让 另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第七 十二 条 人民法院 依照 法律 规定 的 强制 执行 程序 转让 股东 的 股权 时, 应当 通知 公司 及 全体 股东, 其他 股东 在 同等 条件 下 有 优先购买权。 其他 股东 自 人民法院 通知 之 日 起 满.日 不 行使 优先购买权 的 , 视为 放弃 优先购买权。
第七 十三 条 依照 本法 第七十一条 、 第七 十二 条 转让 股权 后, 公司 应当 注销 原 股东 的 出资 证明书, 向 新 股东 签发 出资 证明书, 并 相应 修改 公司 章程 和 股东 名册.有关 股东 及其 出 资额 的 记载。 对 公司 章程 的 该项 修改 不需 再 再 由 股东 会 表决.
第七 十四 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对 股东 会 该项 决议 投 反对票 的 股东 可以 请求 公司 按照 合理 的 价格 收购 其 股权 :
(一) 公司 连续 五年 不 向 股东 分配 利润, 而 公司 该 五年 连续 盈利, 并且 符合 本法 规定 的 分配 利润 条件 的.
(二) 公司 合并 、 分立 、 转让 主要 财产 的.
(三)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营业 期限 届满 或者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解散 事由 出现, 股东 会 会议 通过 决议 修改 章程 使 公司 存 续 的。
自 股东 会 会议 决议 通过 之 日 起 六十 日内, 股东 与 公司 不能 达成 股权 收购 协议 的 , 股东 可以 自 股东 会 会议 决议 通过 之 日 起 九十 日内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七 十五 条 自然人 股东 死亡 后, 其 合法继承人 可以 继承 股东 资格 ; 但是, 公司 章程 另有 规定 的 除外.
第四 章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设立 和 组织 机构
第一节 设立
第七 十六 条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 应当 具备 下列 条件 :
(一) 发起人 符合 法定人数 ;
(二) 有 符合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全体 发起人 认购 的 股本 总额 或者 或者 募集 的 实 收 股本 总额.
(三) 股份 发行 、 筹办 事项 符合 法律 规定 ;
(四) 发起人 制订 公司 章程, 采用 募集 方式 设立 的 经 创立 大会 通过.
(五) 有 公司 名称, 建立 符合 股份有限公司 要求 的 组织 机构.
(六) 有 公司 住所。
第七十七条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设立, 可以 采取 发起 设立 或者 募集 设立 的 方式.
发起 设立, 是 指 由 发起人 认购 公司 应 发行 的 全部 股份 而 设立 公司.
募集 设立 , 是 指 由 发起人 认购 公司 应 发行 股份 的 一部分, 其余 股份 向 社会 公开 募集 或者 向 特定 对象 募集 而 设立 公司.
第七 十八 条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应当 有 二人 以上 二百 人 以下 为 发起人, 其中 须 有 半数 以上 的 发起人 在 中国 境内 有 住所.
第七 十九 条 股份有限公司 发起人 承担 公司 筹办 事务。
发起人 应当 签订 发起人 协议, 明确 各自 在 公司 设立 过程 中 的 权利 和 义务.
第八 十条 股份有限公司 采取 发起 设立 方式 设立 的 , 注册 资本 为 在 公司 登记 机关 登记 的 全体 发起人 认购 的 股本 总额。 在 发起人 认购 的 股份 缴足 前 , 不得 向 他人 募集 股份.
股份有限公司 采取 募集 方式 设立 的 , 注册 资本 为 在 公司 登记 机关 登记 的 实 收 股本 总额.
法律 、 行政 法规 以及 国务院 决定 对 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 资本 实缴 、 注册 资本 最低 限额 另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第八十一条 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 应当 载明 下列 事项:
(一) 公司 名称 和 住所 ;
(二) 公司 经营 范围 ;
(三) 公司 设立 方式 ;
(四) 公司 股份 总数 、 每股 金额 和 注册 资本 ;
(五) 发起人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 认购 的 股份 数 、 出资 方式 和 出资 时间.
(六) 董事会 的 组成 、 职权 和 议事 规则.
(七) 公司 法定 代表人 ;
(八) 监事会 的 组成 、 职权 和 议事 规则.
(九) 公司 利润 分配 办法 ;
(十) 公司 的 解散 事由 与 清算 办法.
(十一) 公司 的 通知 和 公告 办法.
(十二) 股东 大会 会议 认为 需要 规定 的 其他 事项.
第八 十二 条 发起人 的 出资 方式, 适用 本法 第二 十七 条 的 规定.
第 八十 三条 以 发起 设立 方式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的 , 发起人 应当 书面 认 足 公司 章程 规定 其 认购 的 股份, 并 按照 公司 章程 规定 缴纳 出资。 以 非 非 货币 财产 出资 的 , 应当 依法 办理 的 的转移 手续。
发起人 不 依照 前款 规定 缴纳 出资 的, 应当 按照 发起人 协议 承担 违约 责任.
发起人 认 足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出资 后, 应当 选举 董事会 和 监事会, 由 董事会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报送 公司 章程 以及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文件 , 申请 设立 登记.
第 八十 四条 以 募集 设立 方式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的 , 发起人 认购 的 股份 不得 少于 公司 股份 总数 的 百分之 三 十五 ; 但是 , 法律 、 行政 法规 另有 规定 的 , 从其 规定.
第八十五条 发起人 向 社会 公开 募集 股份, 必须 公告 招股 说明书, 并 制作 认股 书。 认股 书 应当 载明 本法 第八 十六 条 所列 事项, 由 认股人 填写 认购 股 数.金额 、 住所, 并 签名 、 盖章。 认股人 按照 所 认购 股 数 缴纳 股 款.
第八 十六 条 招股 说明书 应当 附有 发起人 制订 的 公司 章程 , 并 载明 下列 事项 :
(一) 发起人 认购 的 股份 数.
(二) 每股 的 票面 金额 和 发行 价格.
(三) 无记名 股票 的 发行 总数.
(四) 募集 资金 的 用途 ;
(五) 认股人 的 权利 、 义务.
(六) 本 次 募股 的 起止 期限 及 逾期 未 募足 时 认股人 可以 可以 撤回 所 认 股份 的 说明.
第八 十七 条 发起人 向 社会 公开 募集 股份, 应当 由 依法 设立 的 证券 公司 承销, 签订 承销 协议.
第八 十八 条 发起人 向 社会 公开 募集 股份, 应当 同 银行 签订 代收 股 款 协议.
代收 股 款 的 银行 应当 按照 协议 代收 和 保存 股 款, 向 缴纳 股 款 的 认股人 出具 收款 单据, 并 负有 向 有关部门 出具 收款 证明 的 义务.
第八 十九 条 发行 股份 的 股 款 缴足 后, 必须 经 依法 设立 的 验资 机构 验资 并 出具 证明。 发起人 应当 自 股 款 缴足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主持 召开 公司 创立 大会。 创立 大会 大会.人 、 认股人 组成。
发行 的 股份 超过 招股 说明书 规定 的 截止 期限 尚未 募足 的 , 或者 发行 股份 的 股 款 缴足 后, 发起人 在 三十 日内 未 召开 创立 创立 大会 的 , 认股人 可以 按照 所缴 股 款 并 加 算.存款 利息 , 要求 发起人 返还。
第九 十条 发起人 应当 在 创立 大会 召开 十五 日前 将 会议 日期 通知 各 认股人 或者 予以 公告。 创立 大会 应有 代表 股份 总数 过半数 的 发起人 、 认股人 出席, 方可 举行.
创立 大会 行使 下列 职权:
(一) 审议 发起人 关于 公司 筹办 情况 的 报告.
(二) 通过 公司 章程 ;
(三) 选举 董事会 成员 ;
(四) 选举 监事会 成员 ;
(五) 对 公司 的 设立 费用 进行 审核.
(六) 对 发起人 用于 抵 作 股 款 的 财产 的 作价 进行 审核.
(七) 发生 不可抗力 或者 经营 条件 发生 重大 变化 直接 影响 公司 设立 的, 可以 作出 不 设立 公司 的 决议.
创立 大会 对 前款 所列 事项 作出 决议, 必须 经 出席 会议 的 认股人 所持 表决权 过半数 通过.
第 九十 一条 发起人 、 认股人 缴纳 股 款 或者 交付 抵 作 股 款 的 出资 后, 除 未 按期 募足 股份 、 发起人 未 按期 召开 创立 大会 大会 或者 大会 决议 不 设立 公司 的 情形 外.抽回 其 股本。
第九十二条 董事会 应 于 创立 大会 结束 后 三十 日内,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报送 下列 文件 , 申请 设立 登记 :
(一) 公司 登记 申请书 ;
(二) 创立 大会 的 会议 记录.
(三) 公司 章程 ;
(四) 验资 证明 ;
(五) 法定 代表人 、 董事 、 监事 的 任职 文件 及其 身份 证明.
(六) 发起人 的 法人 资格 证明 或者 自然人 身份 证明.
(七) 公司 住所 证明。
以 募集 方式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 发行 股票 的, 还 应当 向 公司 公司 登记 机关 报送 国务院 监督 监督 管理 的 核准 文件.
第 九十 三条 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 后, 发起人 未 按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缴足 出资 的 , 应当 补缴 ; 其他 发起人 承担 连带 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 后 , 发现 作为 设立 公司 出资 的 非 货币 财产 的 实际 价 额 显 著 低于 公司 章程 所 定价 额 的 , 应当 由 交付 该 出资 的 发起人 补足 其 差额 ; 其他 发起人 承担 章程 连带 责任
第九 十四 条 股份有限公司 的 发起人 应当 承担 下列 责任:
(一) 公司 不能 成立 时, 对 设立 行为 所 产生 的 债务 和 费用 负 连带 责任.
(二) 公司 不能 成立 时, 对 认股人 已 缴纳 的 股 款, 负 返还 股 款 并 加 算 银行 同期 存款 利息 的 连带 责任.
(三) 在 公司 设立 过程 中, 由于 发起人 的 过失 致使 公司 利益 受到 损害 的 , 应当 对 公司 承担 赔偿 责任.
第九 十五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变更 为 股份有限公司 时, 折合 的 实 收 股本 总额 不得 高于 公司 净 资产 额。 有限 责任 公司 变更 为 股份有限公司, 为 增加 资本 公开 发行 股份 时 , 应当 依法 依法.
第九 十六 条 股份有限公司 应当 应当 将 公司 章程 、 股东 名册 、 公司 债券 存根 、 股东 大会 会议 记录 、 董事会 会议 记录 、 监事会 会议 记录 、 财务 会计 报告 置备 于 本 公司。
第九十七条 股东 有权 查阅 公司 章程 、 股东 名册 、 公司 债券 存根 、 股东 大会 会议 记录 、 董事会 会议 决议 、 监事会 会议 决议 、 财务 会计 报告, 对 公司 的 经营 提出 建议 或者 质询.
第二节 股 东 大 会
第九 十八 条 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 大会 由 全体 股东 组成。 股东 大会 是 公司 的 权力 机构, 依照 本法 行使 职权.
第九十九条 本法 第三 十七 条 第一 款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股东 会 职权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 大会.
第一 百 条 股东 大会 应当 每年 召开 一次 年 会。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应当 在 两个月 内 召开 临时 股东 大会 :
(一) 董事 人数 不足 本法 规定 人数 或者 公司 章程 所 定 人数 的 三分之二 时.
(二) 公司 未 弥补 的 亏损 达 实 收 股本 总额 三分之一 时.
(三) 单独 或者 合计 持有 公司 百分之 十 以上 股份 的 股东 请求 时.
(四) 董事会 认为 必要 时 ;
(五) 监事会 提议 召开 时 ;
(六)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情形.
第一百零 一条 股东 大会 会议 由 董事会 召集, 董事长 主持 ; 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副董事长 主持 ; 副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半数 以上 董事 共同.一名 董事 主持。
董事会 不能 履行 或者 不 履行 召集 股东 大会 会议 职责 的 , 监事会 应当 及时 召集 和 主持 ; 监事会 不 召集 和 主持 主持 的 , 连续 九十 日 以上 单独 或者 合计 持有 公司 百分之 十 以上 股份 的股东 可以 自行 召集 和. 。
第一百零 二条 召开 股东 大会 会议, 应当 将 会议 召开 的 时间 、 地点 和 审议 审议 的 事项 于 会议 召开 二十 日前 通知 各 股东 ; 临时 股东 大会 应当 于 会议 召开 十五 日前 通知 各 股东 ; 发行 无记名.的 , 应当 于 会议 召开 三十 日前 公告 会议 召开 的 时间 、 地点 和 审议 事项.
单独 或者 合计 持有 公司 百分之 三 以上 股份 的 股东, 可以 在 股东 大会 召开 十 日前 提出 临时 提案 并 书面 提交 董事会 ; 董事会 应当 在 收到 提案 后 二 日内 通知 其他 股东 , 并将 该 临时 临时 提交.大会 审议。 临时 提案 的 内容 应当 属于 股东 大会 职权 范围, 并 有 明确 议题 和 具体 决议 事项.
股东 大会 不得 对 前 两款 通知 中 未 列明 的 事项 作出 决议.
无记名 股票 持有 人 出席 股东 大会 会议 的 , 应当 于 会议 召开 五 日前 至 股东 大会 闭会 时 将 股票 交存 于 公司.
第一百零 三条 股东 出席 股东 大会 会议, 所持 每一 股份 有 一 表决权。 但是, 公司 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没有 表决权.
股东 大会 作出 决议, 必须 经 出席 会议 的 股东 所持 表决权 过半数 通过。 但是, 股东 大会 作出 修改 公司 章程 、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的 决议 , 以及 公司 合并 、 分立 、 解散 或者 变更 公司 形式 的 ,.出席 会议 的 股东 所持 表决权 的 三分之二 以上 通过.
第一百零 四条 本法 和 公司 章程 规定 公司 转让 、 受让 重大 资产 或者 对外 提供 担保 等 事项 必须 经股东大会 作出 决议 的 , 董事会 应当 及时 召集 股东 大会 会议 , 由 股东 大会 就 上述 事项 进行 表决.
第一百零 五条 股东 大会 选举 董事 、 监事, 可以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或者 股东 大会 的 决议, 实行 累积 投票。.
本法 所称 累积 投票 制, 是 指 股东 大会 选举 董事 或者 监事 时, 每一 股份 拥有 与 应 选 董事 或者 监事 人数 相同 的 表决权, 股东 拥有 的 表决权 可以 集中 使用.
第一百零 六条 股东 可以 委托代理人 出席 股东 大会 会议, 代理人 应当 向 公司 提交 股东 授权 委托书, 并 在 授权 范围 内 行使 表决权。
第一百零 七 条 股东 大会 应当 对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主持人 、 出席 会议 的 董事 应当 在 会议 记录 上 签名。 会议 记录 应当 与 出席 股东 的 签名 册 及 代理 出席 的 委托书.保存。
第三节 董事会 、 经理
第一百零 八 条 股份有限公司 设 董事会, 其 成员 为 五 人 至 十九 人.
董事会 成员 中 可以 有 公司 职工 代表。 董事会 中 的 职工 代表 由 公司 职工 通过 通过 代表 大会 、 职工 大会 或者 其他 形式 民主 选举 产生.
本法 第四 十五 条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董事 任期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本法 第四 十六 条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董事会 职权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第一百零 九 条 董事会 设 董事长 一 人, 可以 设 副董事长。 董事长 和 副董事长 由 董事会 以 全体 董事 的 过半数 选举 产生.
董事长 召集 和 主持 董事会 会议 , 检查 董事会 决议 的 实施 情况。 副董事长 协助 董事长 工作, 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副董事长 履行 职务 ; 副董事长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由 半数 以上 董事 共同 推举 一名 董事 履行 职务。
第一 百一 十条 董事会 每年 度 至少 召开 两次 会议, 每次 会议 应当 于 会议 召开 十 日前 通知 全体 董事 和 监事。
代表 十分 之一 以上 表决权 的 股东 、 三分之一 以上 董事 或者 监事会, 可以 提议 召开 董事会 临时 会议。 董事长 应当 自 接到 提议 后 十 日内, 召集 和 主持 董事会 会议.
董事会 召开 临时 会议, 可以 另 定 召集 董事会 的 通知 方式 和 通知 时限.
第一 百一 十 一条 董事会 会议 应有 过半数 的 董事 出席 方可 举行。 董事会 作出 决议, 必须 经 全体 董事 的 过半数 通过.
董事会 决议 的 表决, 实行 一人一票。
第一 百一 十二 条 董事会 会议, 应由 董事 本人 出席 ; 董事 因故 不能 不能, 可以 书面 委托 其他 其他 代为 代为, 委托书 中 应 应 载明 授权.
董事会 应当 对 会议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出席 会议 的 董事 应当 在 会议 记录 上 签名.
董事 应当 对 董事会 的 决议 承担 责任。 董事会 的 决议 违反 法律 、 行政 法规 或者 公司 章程 、 股东 大会 决议, 致使 公司 遭受 严重 损失 的 , 参与 决议 的 董事 对 公司 负 赔偿 责任。 但 经 证明.异议 并 记载 于 会议 记录 的 , 该 董事 可以 免除 责任.
第一 百一 十三 条 股份有限公司 设 经理, 由 董事会 决定 聘任 或者 解聘.
本法 第四 十九 条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经理 职权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经理.
第一 百一 十四 条 公司 董事会 可以 决定 由 董事会 成员 兼任 经理。
第一 百一 十五 条 公司 不得 直接 或者 通过 子公司 向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提供 借款。
第一 百一 十六 条 公司 应当 定期 向 股东 披露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从 从 获得 报酬 的 情况.
第四节 监 事 会
第一 百一 十七 条 股份有限公司 设 监事会, 其 成员 不得 少于 三人。
监事会 应当 包括 股东 代表 和 适当 比例 的 公司 职工 代表 , 其中 职工 代表 的 比例 不得 低于 三分之一, 具体 比例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监事会 中 的 职工 代表 由 公司 职工 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 职工 大会 或者.形式 民主 选举 产生。
监事会 设 主席 一 人, 可以 设 副主席。 监事会 主席 和 副主席 由 全体 监事 过半数 选举 产生。 监事会 主席 召集 和 主持 监事会 会议 ; 监事会 主席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监事会 副主席 召集 和 监事会. ; 监事会 副主席 不能 履行 职务 或者 不 履行 职务 的 , 由 半数 以上 监事 共同 推举 一名 监事 召集 和 主持 监事会 会议.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不得 兼任 监事。
本法 第五 十二 条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监事 任期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
第一 百一 十八 条 本法 第 五十 三条 、 第 五十 四条 关于 有限 责任 公司 监事会 职权 的 规定, 适用 于 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
监事会 行使 职权 所 必需 的 费用, 由 公司 承担.
第一 百一 十九 条 监事会 每 六个月 至少 召开 一次 会议。 监事 可以 提议 召开 召开 临时 监事会 会议。
监事会 的 议事 方式 和 表决 程序, 除 本法 有 规定 的 外, 由 公司 章程 规定.
监事会 决议 应当 经 半数 以上 监事 通过。
监事会 应当 对 所 议 事项 的 决定 作成 会议 记录, 出席 会议 的 监事 应当 在 会议 记录 上 签名.
第五节 上市 公司 组织 机构 的 特别 规定
第一 百二 十条 本法 所称 上市 公司, 是 指 其 股票 在 证券交易所 上市 交易 的 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 百 二十 一条 上市 公司 在 一年 内 购买 、 出售 重大 资产 或者 担保 金额 超过 公司 资产 总额 百分之 三十 的 , 应当 由 股东 大会 作出 决议, 并 经 出席 会议 的 股东 所持 表决权 的 三分.二 以上 通过。
第一 百 二十 二条 上市 公司 设 独立 董事, 具体 办法 由 国务院 规定.
第一 百 二十 三条 上市 公司 设 董事会 秘书, 负责 公司 股东 大会 和 董事会 会议 的 筹备 、 文件 保管 以及 公司 股东 资料 的 管理 , 办理 信息 披露 事务 等 事宜.
第一 百 二十 四条 上市 公司 董事 与 董事会 会议 决议 事项 所 涉及 的 企业 有 关联 关系 的 , 不得 对 该项 决议 行使 表决权 , 也 不得 代理 其他 董事 行使 表决权。 该 董事会 会议 由 过半数 的 无.董事 出席 即可 举行, 董事会 会议 所作 决议 须经 无 关联 关系 董事 过半数 通过。 出席 董事会 的 无 关联 关系 董事 人数 不足 三人 的 , 应 将该 事项 提交 上市 公司 股东 大会 审议.
第五 章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股份 发行 和 转让
第一节 股 份 发 行
第一 百 二十 五条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资本 划分 为 股份, 每一 股 的 金额 相等.
公司 的 股份 采取 股票 的 形式。 股票 是 公司 签发 的 证明 股东 所持 股份 的 凭证.
第一 百 二十 六条 股份 的 发行, 实行 公平 、 公正 的 原则, 同 种类 的 每一 股份 应当 具有 同等 权利.
同 次 发行 的 同 种类 股票, 每股 的 发行 条件 和 价格 应当 相同 ; 任何 单位 或者 个人 所 认购 的 股份, 每股 应当 支付 相同 价 额.
第一 百二 十七 条 股票 发行 价格 可以 按 票面 金额, 也 可以 超过 票面 金额, 但 不得 低于 票面 金额。
第一 百二 十八 条 股票 采用 纸面 形式 或者 国务院 证券 监督 管理 机构 规定 的 其他 形式.
股票 应当 载明 下列 主要 事项:
(一) 公司 名称 ;
(二) 公司 成立 日期 ;
(三) 股票 种类 、 票面 金额 及 代表 的 股份 数.
(四) 股票 的 编号。
股票 由 法定 代表人 签名, 公司 盖章。
发起人 的 股票 , 应当 标明 发起人 股票 字样。
第一 百二 十九 条 公司 发行 的 股票, 可以 为 记名 股票, 也 可以 为 无记名 股票.
公司 向 发起人 、 法人 发行 的 股票, 应当 为 记名 股票, 并 应当 记载 该 发起人 、 法人 的 名称 或者 姓名, 不得 另立 户名 或者 以 代表人 姓名 记名.
第一 百 三十 条 公司 发行 记名 股票 的 , 应当 置备 股东 名册, 记载 下列 事项 :
(一) 股东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及 住所.
(二) 各 股东 所持 股份 数 ;
(三) 各 股东 所持 股票 的 编号.
(四) 各 股东 取得 股份 的 日期.
发行 无记名 股票 的 , 公司 应当 记载 其 股票 数量 、 编号 及 发行 日期.
第一 百 三十 一条 国务院 可以 对 公司 发行 本法 规定 以外 的 其他 种类 的 股份, 另行 作出 规定.
第一 百 三十 二条 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 后, 即向 股东 正式 交付 股票。 公司 成立 前 不得 向 股东 交付 股票。
第一 百 三十 三条 公司 发行 新股, 股东 大会 应当 对 下列 事项 作出 决议:
(一) 新股 种类 及 数额 ;
(二) 新股 发行 价格 ;
(三) 新股 发行 的 起止 日期.
(四) 向 原有 股东 发行 新股 的 种类 及 数额.
第一 百 三十 四条 公司 经 国务院 证券 监督 管理 机构 核准 公开 发行 新股 时, 必须 公告 新股 招股 说明书 和 财务 会计 报告, 并 制作 认股 书.
本法 第八 十七 条 、 第八 十八 条 的 规定 适用 于 公司 公开 发行 新股.
第一 百 三十 五条 公司 发行 新股, 可以 根据 公司 经营 情况 和 财务 状况, 确定 其 作价 方案.
第一 百 三十 六条 公司 发行 新股 募足 股 款 后, 必须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办理 变更 登记, 并 公告。
第二节 股 份 转 让
第一 百 三 十七 条 股东 持有 的 股份 可以 依法 转让.
第一 百 三 十八 条 股东 转让 其 股份, 应当 在 依法 设立 的 证券 交易 场所 进行 或者 按照 国务院 规定 的 其他 方式 进行.
第一 百 三 十九 条 记名 股票, 由 股东 以 背书 方式 或者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方式 转让 ; 转让 后 由 公司 将 受让人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及 住所 记载 于 股东 名册.
股东 大会 召开 前 二十 日内 或者 公司 决定 分配 股利 的 基准 日前 五 日内, 不得 进行 前款 规定 的 股东 名册 名册 的 变更 登记。 但是, 法律 对 上市 公司 股东 名册 变更 登记 另有 规定 的 , , ,
第一 百 四十 条 无记名 股票 的 转让, 由 股东 将该 股票 交付 给 受让人 后即 发生 转让 的 效力.
第一 百 四十 一条 发起人 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自 公司 成立 之 日 起 一年 内 不得 转让。 公司 公开 发行 股份 前已 发行 的 股份, 自 公司 股票 在 证券交易所 上市 交易 之 日 转让.年内 不得 转让。
公司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应当 向 公司 申报 所持 有的 本 公司 的 股份 及其 变动 情况, 在 任职 期间 每年 转让 的 股份 不得 超过 其所 持有 本 公司 股份 总数 的 百分之 二 十五.所 持本公司 股份 自 公司 股票 上市 交易 之 日 起 一年 内 不得 转让。 上述 人员 离职 后 半年 内, 不得 转让 其所 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公司 章程 可以 对 公司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转让.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作出 其他 限制性 规定.
第一 百 四十 二条 公司 不得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但是 ,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除外 :
(一) 减少 公司 注册 资本 ;
(二) 与 持有 本 公司 股份 的 其他 公司 合并.
(三) 将 股份 用于 员工 持股 计划 或者 股权 激励 ;
(四) 股东 因 对 股东 大会 作出 的 公司 合并 、 分立 决议 持异议, 要求 公司 收购 其 股份.
(五) 将 股份 用于 转换 上市 公司 发行 的 可 转换 为 股票 的 公司 债券.
(六) 上市 公司 为 维护 公司 价值 及 股东 权益 所 必需。
公司 因 前款 第 (一) 项 、 第 (二) 项 规定 的 情形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的, 应当 经股东大会 决议 ; 公司 因 前款 前款 第 (三) 项 、 第 (五) 项 、 第 ((.项 规定 的 情形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的 , 可以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或者 股东 大会 的 授权, 经 三分之二 以上 董事 出席 的 董事会 决议.
公司 依照 本条 第一 款 规定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后, 属于 第 (一) 项 情形 的 , 应当 自 收购 之 日 起 十 日内 注销 ; ; 属于 第 (二) 项 、 第 (四) 项 情形 的 ,.个 月 内 转让 或者 注销 ; 属于 第 (三) 项 、 第 (五) 项 、 第 (六) 项 情形 的 , 公司 合计 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数 不得 超过 本 公司 已 发行 股份 总额 的 百分之. , 并 应当 在 三年 内 转让 或者 注销。
上市 公司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的 , 应当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 法》 的 规定 履行 信息 披露 义务。 上市 公司 因 本条 第一 款 第 (三) 项 、 第 (五) 项 、 第 (六)) 项 款 的 第 (三) 项 、 第 (六).情形 收购 本 公司 股份 的 , 应当 通过 公开 的 集中 交易 方式 进行.
公司 不得 接受 本 公司 的 股票 作为 质押 权 的 标的.
第一 百 四十 三条 记名 股票 被盗 、 遗失 或者 灭失, 股东 可以 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 法》 规定 的 公示 催告 程序, 请求 人民法院 宣告 该 股票 失效。 人民法院 宣告 该 股票 失效 后 , 股东可以 向 公司 申请 补发 股票。
第一 百 四十 四条 上市 公司 的 股票, 依照 有关 法律 、 行政 法规 及 证券交易所 交易 规则 上市 交易.
第一 百 四十 五条 上市 公司 必须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的 规定, 公开 其 财务 状况 、 经营 情况 及 重大 诉讼, 在 每 会计 年度 内 半年 公布 一次 财务 会计 报告.
第六 章 公司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的 资格 和.
第一 百 四十 六条 有 下列 情形 之一 的 , 不得 担任 公司 的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
(一) 无 民事 行为 能力 或者 限制 民事 行为 能力 ;
(二) 因 贪污 、 贿赂 、 侵占 财产 、 挪用 财产 或者 破坏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 秩序, 被 判处 刑罚, 执行 期满 未逾 五年, 或者 因 犯罪 被 剥夺 政治 权利, 执行 期满 未逾 五年.
(三) 担任 破产 清算 的 公司 、 企业 的 董事 或者 厂长 、 经理, 对该 公司 、 企业 的 破产 负有 个人 责任 的 , 自 该 公司 、 企业 破产 清算 完结 之 日 起 未逾 三年.
(四) 担任 因 违法 被 吊销 营业 执照 、 责令 关闭 的 公司 、 企业 的 法定 代表人, 并 负有 个人 责任 的 , 自 该 公司 、 企业 被 吊销 营业 执照 之 日 起 未逾 三年.
(五) 个人 所 负 数额 较大 的 债务 到期 未 清偿.
公司 违反 前款 规定 选举 、 委派 董事 、 监事 或者 聘任 高级 管理 人员 的, 该 选举 、 委派 或者 聘任 无效.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在 任职 期间 出现 本条 第一 款 所列 情形 的 , 公司 应当 解除 其 职务。
第一 百 四 十七 条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应当 遵守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公司 章程, 对 公司 负有 忠实 义务 和 勤勉 义务.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不得 利用 职权 收受 贿赂 或者 其他 非法 收入, 不得 侵占 公司 的 财产.
第一 百 四 十八 条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不得 有 下列 行为:
(一) 挪用 公司 资金 ;
(二) 将 公司 资金 以其 个人 名义 或者 以 其他 个人 名义 开 立 账户 存储 ;
(三) 违反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未经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董事会 同意, 将 公司 资金 借贷 给 他人 或者 以 公司 财产 为 他人 提供 担保.
(四) 违反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或者 未经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同意, 与 本 公司 订立 合同 或者 进行 交易.
(五) 未经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同意, 利用 职务 便利 为 自己 或者 他人 谋取 属于 公司 的 商业 机会, 自营 或者 为 他人 经营 与 所 任职 公司 同类 的 业务.
(六) 接受 他人 与 公司 交易 的 佣金 归 为 己 有.
(七) 擅自 披露 公司 秘密 ;
(八) 违反 对 公司 忠实 义务 的 其他 行为.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违反 前款 规定 所得 的 收入 应当 归 公司 所有.
第一 百 四 十九 条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执行 公司 职务 时 违反 法律 、 行政 法规 或者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给 公司 造成 损失 的 , 应当 承担 赔偿 责任.
第一 百 五十 条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要求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列席 会议 的 ,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应当 列席 并 接受 股东 的 质询.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应当 如实 向 监事会 或者 不 设 监事会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监事 提供 有关 情况 和 资料, 不得 妨碍 监事会 或者 监事 行使 职权.
第一 百 五十 一条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有 本法 第一 百 四 十九 条 规定 的 情形 的 ,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股东 、 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 一百八十日 以上 单独 或者 合计 持有 公司.分 之一 以上 股份 的 股东 , 可以 书面 请求 监事会 或者 不 设 监事会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监事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 监事 有 本法 第一 百 四 十九 条 规定 的 情形 的 , 前述 股东 可以 书面 请求.或者 不 设 董事会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执行 董事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监事会 、 不 设 监事会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监事, 或者 董事会 、 执行 董事 收到 前款 规定 的 股东 书面 请求 后 拒绝 提起 诉讼, 或者 自 收到 请求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未 提起 诉讼 , 或者 情况 情况.不 立即 提起 诉讼 将会 使 公司 利益 受到 难以 弥补 的 损害 的 , 前款 规定 的 股东 有权 为了 公司 的 利益 以 自己 的 名义 直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他人 侵犯 公司 合法 权益, 给 公司 造成 损失 的 , 本条 第一 款 规定 的 股东 可以 依照 前 两款 的 规定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一 百 五十 二条 董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违反 法律 、 行政 法规 或者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损害 股东 利益 的 , 股东 可以 向 人民法院 提起 诉讼.
第七 章 公 司 债 券
第一 百 五十 三条 本法 所称 公司 债券, 是 指 公司 依照 法定 程序 发行 、 约定 在 一定 期限 还本付息 的 有价证券.
公司 发行 公司 债券 应当 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 法》 规定 的 发行 条件.
第一 百 五十 四条 发行 公司 债券 的 申请 经 国务院 授权 的 部门 核准 后, 应当 公告 公司 债券 募集 办法.
公司 债券 募集 办法 中 应当 载明 下列 主要 事项:
(一) 公司 名称 ;
(二) 债券 募集 资金 的 用途.
(三) 债券 总额 和 债券 的 票面 金额.
(四) 债券 利率 的 确定 方式.
(五) 还本付息 的 期限 和 方式.
(六) 债券 担保 情况 ;
(七) 债券 的 发行 价格 、 发行 的 起止 日期.
(八) 公司 净 资产 额 ;
(九) 已 发行 的 尚未 到期 的 公司 债券 总额.
(十) 公司 债券 的 承销 机构.
第一 百 五十 五条 公司 以 实物 券 方式 发行 公司 债券 的 , 必须 在 债券 上 载明 公司 名称 、 债券 票面 金额 、 利率 、 偿还 期限 等 事项, 并由 法定 法定 签名, 公司 盖章.
第一 百 五十 六条 公司 债券, 可以 为 记名 债券, 也 可以 为 无记名 债券.
第一 百 五 十七 条 公司 发行 公司 债券 应当 置备 公司 债券 存根 簿。
发行 记名 公司 债券 的 , 应当 在 公司 债券 存根 簿 上 载明 下列 事项 :
(一) 债券持有人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及 住所.
(二) 债券持有人 取得 债券 的 日期 及 债券 的 编号.
(三) 债券 总额, 债券 的 票面 金额 、 利率 、 还本付息 的 期限 和 方式.
(四) 债券 的 发行 日期。
发行 无记名 公司 债券 的 , 应当 在 公司 债券 存根 簿 上 载明 债券 总额 、 利率 、 偿还 期限 和 方式 、 发行 日期 及 债券 的 编号.
第一 百 五 十八 条 记名 公司 债券 的 登记 结算 机构 应当 建立 债券 登记 、 存 管 、 付息 、 兑付 等 相关 制度.
第一 百 五 十九 条 公司 债券 可以 转让, 转让 价格 由 转让 人 与 受让人 约定.
公司 债券 在 证券交易所 上市 交易 的 , 按照 证券交易所 的 交易 规则 转让.
第一 百 六十 条 记名 公司 债券, 由 债券持有人 以 背书 方式 或者 法律 、 行政 法规 规定 的 其他 方式 转让 ; 转让 后 由 公司 将 受让人 的 的 姓名 或者 名称 及 住所 记载 于 公司 债券 存根 簿.
无记名 公司 债券 的 转让, 由 债券持有人 将该 债券 交付 给 受让人 后即 发生 转让 的 效力.
第一 百 六十 一条 上市 公司 经股东大会 决议 可以 发行 可 转换 为 股票 的 公司 债券 , 并 在 公司 债券 募集 办法 中 规定 具体 的 转换 办法。 上市 公司 发行 可 转换 为 股票 的 公司 债券 , , ,.证券 监督 管理 机构 核准。
发行 可 转换 为 股票 的 公司 债券, 应当 在 债券 上 标明 可 转换 公司 债券 字样, 并 在 公司 债券 存根 簿 上 载明 可 转换 公司 债券 的 数额.
第一 百 六十 二条 发行 可 转换 为 股票 的 公司 债券 的 , 公司 应当 按照 其 转换 办法 向 债券持有人 换发 股票, 但 债券持有人 对 转换 股票 或者 不 转换 股票 有 选择 权.
第八 章 公司 财务 、 会计
第一 百 六十 三条 公司 应当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国务院 财政 部门 的 规定 建立 本 本 的 的 财务 、 会计 制度.
第一 百 六十 四条 公司 应当 在 每一 会计 年度 终了 时 编制 财务 会计 报告, 并 依法 经 会计师 事务所 审计。
财务 会计 报告 应当 依照 法律 、 行政 法规 和 国务院 财政 部门 的 规定 制作.
第一 百 六十 五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应当 依照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期限 将 财务 财务 会计 报告 送交 各 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 的 财务 会计 报告 应当 在 召开 股东 大会 年 会 的 二十 日前 置备 于 本 公司, 供 股东 查阅 ; ; 公开 股票 的 股份有限公司 必须 公告 其 财务 会计 报告.
第一 百 六十 六条 公司 分配 当年 税后 利润 时, 应当 提取 利润 的 百分之 十 列入 公司 法定 公积金。 公司 法定 公积金 累计 额为 公司 注册 资本 的 百分之 五十 以上 的 , 可以.提取。
公司 的 法定 公积金 不足以 弥补 以前 年度 亏损 的 , 在 依照 前款 规定 提取 法定 公积金 之前, 应当 先 用 当年 利润 弥补 亏损.
公司 从 税后 利润 中 提取 法定 公积金 后, 经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决议, 还 可以 从 税后 利润 中 提取 任意 公积金。
公司 弥补 亏损 和 提取 公积金 后 所 余 税后 利润, 有限 责任 公司 依照 本法 第三 十四 条 的 规定 分配 ; 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 股东 持有 的 股份 比例 分配 , 但 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 规定 不 按.比例 分配 的 除外。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董事会 违反 前款 规定, 在 公司 弥补 亏损 和 提取 法定 公积金 之前 向 股东 分配 利润 的 , 股东 必须 将 违反 规定 分配 的 利润 退还 公司.
公司 持有 的 本 公司 股份 不得 分配 利润.
第一 百 六 十七 条 股份有限公司 以 超过 股票 票面 金额 的 发行 价格 发行 股份 所得 的 溢价 款 以及 国务院 财政 部门 规定 列入 资本 公积金 的 其他 收入, 应当 列为 公司 资本 资本.
第一 百 六 十八 条 公司 的 公积金 用于 弥补 公司 的 亏损 、 扩大 公司 生产 经营 或者 转为 增加 公司 资本。 但是, 资本 公积金 不得 用于 弥补 公司 的 亏损.
法定 公积金 转为 资本 时, 所 留存 的 该项 公积金 不得 少于 转增 前 公司 公司 注册 资本 的 百分之 二 十五.
第一 百 六 十九 条 公司 聘用 、 解聘 承办 公司 审计 业务 的 会计师 事务所, 依照 公司 章程 的 规定, 由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董事会 决定.
公司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董事会 就 解聘 会计师 事务所 进行 表决 时, 应当 允许 会计师 事务所 陈述 意见.
第一 百 七十 条 公司 应当 向 聘用 的 会计师 事务所 提供 真实 、 完整 的 会计 凭证 、 会计 账簿 、 财务 会计 报告 及 其他 会计 资料, 不得 拒绝 、 隐匿 、 谎报.
第一 百 七十 一条 公司 除 法定 的 会计 账簿 外, 不得 另立 会计 账簿.
对 公司 资产, 不得 以 任何 个人 名义 开 立 账户 存储。
第九 章 公司 合并 、 分立 、 增资 、 减 资
第一 百 七十 二条 公司 合并 可以 采取 吸收 合并 或者 新 设 合并。
一个 公司 吸收 其他 公司 为 吸收 合并, 被 吸收 的 公司 解散。 两个 以上 公司 合并 设立 一个 新 的 公司 为 新 设 合并, 合并 各方 解散.
第一 百 七十 三条 公司 合并 , 应当 由 合并 各方 签订 合并 协议, 并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及 财产 清单。 公司 应当 自 作出 合并 决议 之 日 起 十 日内 通知 债权人, 并 于 三十 日内 在 报纸 报纸公告。 债权人 自 接到 通知书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未 接到 通知书 的 自 公告 之 日 起 四 十五 日内, 可以 要求 公司 清偿 债务 或者 提供 相应 的 担保.
第一 百 七十 四条 公司 合并 时, 合并 各方 的 债权 、 债务, 应当 由 合并 后 存 续 的 公司 或者 新 设 的 公司 承继.
第一 百 七十 五条 公司 分立, 其 财产 作 相应 的 分割.
公司 分立, 应当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表 财产 清单。 公司 应当 应当 作出 分立 决议 之 日 起 起 十 通知 通知, 并 于 三十 日内 在 报纸 上 公告.
第一 百 七十 六条 公司 分立 前 的 债务 由 分立 后 的 公司 承担 连带 责任。 但是, 公司 在 分立 前 前 与 债权人 就 债务 清偿 达成 的 书面 协议 另有 约定 的 除外.
第一 百 七 十七 条 公司 需要 减少 注册 资本 时, 必须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及 财产 清单.
公司 应当 自 作出 减少 注册 资本 决议 之 日 起 十 日内 通知 债权人, 并 于 三十 日内 在 报纸 上 公告。 债权人 自 接到 通知书 之 日 日 三十 日内 , 未 接到 通知书 的 自 公告 之 日.四 十五 日内, 有权 要求 公司 清偿 债务 或者 提供 相应 的 担保.
第一 百 七 十八 条 有限 责任 公司 增加 注册 资本 时, 股东 认缴 新增 资本 的 出资, 依照 本法 设立 有限 责任 公司 缴纳 出资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 为 增加 注册 资本 发行 新股 时, 股东 认购 新股, 依照 本法 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缴纳 股 款 的 有关 规定 执行.
第一 百 七 十九 条 公司 合并 或者 分立, 登记 事项 发生 变更 的 , 应当 依法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办理 变更 登记 ; 公司 解散 的 , 应当 依法 办理 公司 注销 登记 ; 设立 新 公司 的 , 应当 依法 设立. 。
公司 增加 或者 减少 注册 资本, 应当 依法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办理 变更 登记.
第十 章 公司 解散 和 清算
第一 百八 十条 公司 因 下列 原因 解散:
(一)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营业 期限 届满 或者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解散 事由 出现.
(二) 股东 会 或者 股东 大会 决议 解散 ;
(三) 因 公司 合并 或者 分立 需要 解散 ;
(四) 依法 被 吊销 营业 执照 、 责令 关闭 或者 被 撤销 ;
(五) 人民法院 依照 本法 第一 百 八十 二条 的 规定 予以 解散.
第一 百 八十 一条 公司 有 本法 第一 百八 十条 第 (一) 项 情形 的 , 可以 通过 修改 公司 章程 而 存 续.
依照 前款 规定 修改 公司 章程, 有限 责任 公司 须经 持有 三分之二 以上 表决权 的 股东 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 须经 出席 股东 大会 会议 的 股东 所持 表决权 的 三分之二 以上 通过.
第一 百 八十 二条 公司 经营 管理 发生 严重 困难, 继续 存 续 会使 股东 利益 受到 重大 损失, 通过 其他 途径 不能解决 的 , 持有 公司 全部 股东 表决权 百分之 十 以上 的 股东, 可以 请求 人民法院.公司。
第一 百 八十 三条 公司 因 本法 第一 百八 十条 第 (一) 项 、 第 (二) 项 、 第 (四) 项 、 第 (五) 项 规定 而 解散 的 , 应当 在 解散 事由.之 日 起 十五 日内 成立 清算 组, 开始 清算。 有限 责任 公司 的 清算 组 由 股东 组成, 股份有限公司 的 清算 组 由 董事 或者 股东 大会 确定 的 人员 组成。 逾期 不 不 成立 清算 组 进行 清算 的 ,.人民法院 指定 有关 人员 组成 清算 组 进行 清算。 人民法院 应当 受理 该 申请, 并 及时 组织 清算 组 进行 清算。
第一 百 八十 四条 清算 组 在 清算 期间 行使 下列 职权:
(一) 清理 公司 财产, 分别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和 财产 清单.
(二) 通知 、 公告 债权人 ;
(三) 处理 与 清算 有关 的 公司 未 了结 的 业务.
(四) 清缴 所欠 税款 以及 清算 过程 中 产生 的 税款.
(五) 清理 债权 、 债务 ;
(六) 处理 公司 清偿 债务 后 的 剩余 财产.
(七) 代表 公司 参与 民事诉讼 活动。
第一 百 八十 五条 清算 组 应当 自 成立 之 日 起 十 日内 通知 债权人, 并 于 六十 日内 在 报纸 上 公告。 债权人 应当 自 接到 通知书 之 日 起 三十 日内, 未 接到 通知书 的自 公告 之 日 起 四 十五 日内, 向 清算 组 申报 其 债权.
债权人 申报 债权, 应当 说明 债权 的 有关 事项, 并 提供 证明 材料。 清算 组 应当 对 债权 进行 登记。
在 申报 债权 期间, 清算 组 不得 对 债权人 进行 清偿。
第一 百 八十 六条 清算 组 在 清理 公司 财产 、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和 财产 清单 后, 应当 制定 清算 方案, 并报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人民法院 确认.
公司 财产 在 分别 支付 清算 费用 、 职工 的 工资 、 社会 保险 费用 和 法定 补偿 金 , 缴纳 所欠 税款, 清偿 公司 债务 后 的 剩余 财产 , 有限 责任 公司 按照 股东 的 出资 金 缴纳 , , 按照 股东.有的 股份 比例 分配。
清算 期间 , 公司 存 续, 但 不得 开展 与 清算 无关 的 经营 活动。 公司 财产 在 未 依照 前款 规定 清偿 前, 不得 分配 给 股东.
第一 百八 十七 条 清算 组 在 清理 公司 财产 、 编制 资产 负债 表 和 财产 清单 后, 发现 公司 财产 不足 清偿 债务 的 , 应当 依法 向 人民法院 申请 宣告 破产.
公司 经 人民法院 裁定 宣告 破产 后, 清算 组 应当 将 清算 事务 移交 给 人民法院。
第一 百八 十八 条 公司 清算 结束 后, 清算 组 应当 制作 清算 报告, 报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或者 人民法院 确认, 并 报送 公司 登记 机关, 申请 注销 公司 登记, 公告 公司 终止.
第一 百八 十九 条 清算 组 成员 应当 忠于职守, 依法 履行 清算 义务.
清算 组 成员 不得 利用 职权 收受 贿赂 或者 其他 非法 收入, 不得 侵占 公司 财产.
清算 组 成员 因 故意 或者 重大 过失 给 公司 或者 债权人 造成 损失 的, 应当 承担 赔偿 责任.
第一 百 九十 条 公司 被 依法 宣告 破产 的 , 依照 有关 企业 破产 的 法律 实施 破产 清算.
第十一 章 外国 公司 的 分支机构
第一 百 九十 一条 本法 所称 外国 公司 是 指 依照 外国 法律 在 中国 境外 境外 设立 的 公司.
第一 百 九十 二条 外国 公司 在 中国 境内 设立 分支机构, 必须 向 中国 主管 机关 提出 申请, 并 提交 其 公司 章程 、 所属 国 的 公司 登记 证书 等 有关 文件, 经 批准 后 ,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登记 , 领取 营业 执照。
外国 公司 分支机构 的 审批 办法 由 国务院 另行 规定.
第一 百 九十 三条 外国 公司 在 中国 境内 设立 分支机构, 必须 在 中国 境内 指定 负责 该 分支机构 的 代表人 或者 代理人, 并向 该 分支机构 拨付 与 其所 从事 的 经营 活动 相 适应 的 代表人.
对 外国 公司 分支机构 的 经营 资金 需要 规定 最低 限额 的 , 由 国务院 另行 规定.
第一 百 九十 四条 外国 公司 的 分支机构 应当 在 其 名称 中 标明 该 外国 外国 公司 的 国籍 及 责任 形式.
外国 公司 的 分支机构 应当 在 本 机构 中 置备 该 外国 公司 章程.
第一 百 九十 五条 外国 公司 在 中国 境内 设立 的 分支机构 不 具有 中国 法人 资格.
外国 公司 对其 分支机构 在 中国 境内 进行 经营 活动 承担 民事责任。
第一 百 九十 六条 经 批准 设立 的 外国 公司 分支机构, 在 中国 境内 从事 业务 活动, 必须 遵守 中国 的 法律, 不得 损害 中国 的 社会 公共 利益 , 其 合法 权益 受 中国 法律 保护.
第一 百 九 十七 条 外国 公司 撤销 其 在 中国 境内 的 分支机构 时, 必须 依法 清偿 债务, 依照 本法 有关 公司 清算 程序 的 规定 进行 清算。 未 清偿 债务 之前, 不得 将 其 分支机构 的 财产.中国 境外。
第十二 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一 百 九 十八 条 违反 本法 规定, 虚报 注册 资本 、 提交 虚假 材料 或者 采取 其他 欺诈 手段 隐瞒 重要 事实 取得 公司 登记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对 虚报 注册 资本 的, 处以 虚报 注册.金额 百分之 五 以上 百分之 十五 以下 的 罚款 ; 对 提交 虚假 材料 或者 采取 其他 欺诈 手段 隐瞒 重要 事实 的 公司, 处以 五 万元 以上 五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 情节 严重 的 , 撤销 公司.或者 吊销 营业 执照。
第一 百 九 十九 条 公司 的 发起人 、 股东 虚假 出资 , 未 交付 或者 未 按期 交付 作为 出资 的 货币 货币 或者 非 货币 财产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 处以 虚假 出资 金额 百分之 五 以上.之 十五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 条 公司 的 发起人 、 股东 在 公司 成立 后, 抽逃 其 出资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处以 所 抽逃 出资 金额 百分之 五 以上 百分之 十五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 零 一条 公司 违反 本法 规定, 在 法定 的 会计 账簿 以外 另立 会计 账簿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财政 部门 责令 改正 , 处以 五 万元 以上 五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 零 二条 公司 在 依法 向 有关 主管 ​​部门 提供 的 财务 会计 报告 等 材料 上 作 虚假 记载 或者 隐瞒 重要 事实 的 , 由 有关 主管 ​​部门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处以 三 万元.三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 零 三条 公司 不 依照 本法 规定 提取 法定 公积金 的 , 由 县级 以上 人民政府 财政 部门 责令 如数 补足 应当 提取 的 金额 , 可以 对 公司 处以 二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 零四 条 公司 在 合并 、 分立 、 减少 注册 资本 或者 进行 清算 时, 不 依照 本法 规定 通知 或者 公告 债权人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 对 公司 处以 一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的 的罚款。
公司 在进行 清算 时, 隐匿 财产, 对 资产 负债 表 或者 财产 清单 作 虚假 记载 或者 在 未 清偿 债务 前 分配 公司 财产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 对 公司 处以 隐匿 财产 或者 未 清偿 公司.金额 百分之 五 以上 百分之 十 以下 的 罚款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处以 一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零五 条 公司 在 清算 期间 开展 与 清算 无关 的 经营 活动 的,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予以 警告, 没收 违法 所得.
第二 百 零 六条 清算 组 不 依照 本法 规定 向 公司 登记 机关 报送 清算 报告, 或者 报送 清算 报告 隐瞒 重要 事实 或者 有 重大 遗漏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清算 组 成员 利用 职权 徇私舞弊 、 谋取 非法 收入 或者 侵占 公司 财产 的,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退还 公司 财产, 没收 违法 所得, 并 可以 处以 违法 所得 一倍 以上 五倍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零七 条 承担 资产 评估 、 验资 或者 验证 的 机构 提供 虚假 材料 的,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没收 违法 所得, 处以 违法 所得 一倍 以上 五倍 以下 的 罚款 , 并 可以 由 有关 主管 ​​部门 依法 责令 该.停业 、 吊销 直接 责任 人员 的 资格 证书, 吊销 营业 执照.
承担 资产 评估 、 验资 或者 验证 的 机构 因 过失 提供 有 重大 遗漏 的 报告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情节 较重 的 , 处以 所得 收入 一倍 以上 五倍 以下 的 罚款 , 并 可以 由 有关 主管 ​​主管.责令 该 机构 停业 、 吊销 直接 责任 人员 的 资格 证书, 吊销 营业 执照.
承担 资产 评估 、 验资 或者 验证 的 机构 因其 出具 的 评估 结果 、 验资 或者 验证 证明 不 实, 给 公司 债权人 造成 损失 的 , 除 能够 证明 自己 没有 过错 的 外, 在 其 评估 或者 证明 不 实 范围 金额.承担 赔偿 责任。
第二 百零八 条 公司 登记 机关 对 不 符合 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登记 申请 予以 登记, 或者 对 符合 本法 规定 规定 条件 的 登记 申请 不予 登记 的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给予 行政 处分。
第二 百零九 条 公司 登记 机关 的 上级 部门 强令 公司 登记 机关 对 不 符合 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登记 申请 予以 登记, 或者 对 符合 本法 规定 条件 的 的 登记 申请 不予 登记 的 , 或者 对 违法 登记.包庇 的 , 对 直接 负责 的 主管 人员 和 其他 直接 责任 人员 依法 给予 行政 处分.
第二 百一 十条 未 依法 登记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 而 冒用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名义 的 , 或者 未 依法 登记 为 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的 分公司 , 而 冒用有限 责任 公司 或者 股份有限公司 的 分公司 名义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或者 予以 取缔, 可以 并处 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一 十 一条 公司 成立 后 无正当理由 超过 六个月 未 开业 的 , 或者 开业 后 自行 停业 连续 六个月 以上 的 , 可以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吊销 营业 执照.
公司 登记 事项 发生 变更 时 , 未 依照 本法 规定 办理 有关 变更 登记 的,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限期 登记 ; 逾期 不 登记 的 , 处以 一 万元 以上 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一 十二 条 外国 公司 违反 本法 规定, 擅自 在 中国 境内 设立 分支机构 的 , 由 公司 登记 机关 责令 改正 或者 关闭, 可以 并处 五 万元 以上 二十 万元 以下 的 罚款.
第二 百一 十三 条 利用 公司 名义 从事 危害 国家 安全 、 社会 公共 利益 的 严重 违法行为 的 , 吊销 营业 执照.
第二 百一 十四 条 公司 违反 本法 规定, 应当 承担 民事 赔偿 责任 和 缴纳 罚款 、 罚金 的 , 其 财产 不足以 支付 时 , 先 承担 民事 赔偿 责任.
第二 百一 十五 条 违反 本法 规定, 构成 犯罪 的 , 依法 追究 刑事责任.
第十三 章 附则
第二 百一 十六 条 本法 下列 用语 的 含义:
(一) 高级 管理 人员, 是 指 公司 的 经理 、 副经理 、 财务 负责 人, 上市 公司 董事会 秘书 和 公司 章程 规定 的 其他 人员.
(二) 控股 股东 , 是 指 其 出资 额占 有限 责任 公司 资本 总额 百分之 五十 以上 或者 其 持有 的 股份 占 股份有限公司 股本 总额 百分之 五十 以上 以上 的 股东 ; 出 资额 或者 持有.的 比例 虽然 不足 百分之 五十, 但 依其 出 资额 或者 持有 的 股份 所 享有 的 表决权 已 足以 对 股东 股东 会 、 股东 大会 的 决议 产生 重大 影响 的 股东.
(三) 实际 控制 人, 是 指 虽不 是 公司 的 股东, 但 通过 投资 关系 、 协议 或者 其他 安排, 能够 实际 支配 公司 行为 的 人.
(四) 关联 关系, 是 指 公司 控股 股东 、 实际 控制 人 、 董事 、 监事 、 高级 管理 人员 与其 直接 或者 间接 控制 的 企业 之间 的 关系 , 以及 可能 导致 公司 利益 转移 的 关系 ,企业 之间 不仅 因为 同 受 国家 控股 而 具有 关联 关系。
第二 百一 十七 条 外商 投资 的 有限 责任 公司 和 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 本法 ; 有关 外商 投资 的 法律 另有 规定 的 , 适用 其 规定.
第二 百一 十八 条 本法 自 2006 年 1 月 1 日 起 施行。

© 2020 Guodong Du e Meng Yu. Todos os direitos reservados. A republicação ou redistribuição do conteúdo, incluindo por enquadramento ou meios semelhantes, é proibida sem o consentimento prévio por escrito de Guodong Du e Meng Yu.